2019年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實現100%達標,71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麵水質優良比例力爭達到83.1%以上,全省空氣質量優良率(AQI達標率)要力爭達到90%以上,同時將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把環評審批時限由60個工作日壓減至30個工作日……筆者從1月22日召開的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了解到,廣東今年生態環保工作將聚焦打好水、大氣、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繼續堅定不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持久戰,對標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助推廣東高質量發展。
新完成185個黑臭水體整治
“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表示。
2018年全省大氣六項汙染物評價濃度連續四年達標,全省和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分別降到31、32微克/立方米。其中深圳、珠海、惠州、湛江、汕尾PM2.5年均濃度連續四年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廣州PM2.5年均濃度連續兩年達標,佛山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達標,汕尾首次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第二階段控製目標,而梅州市連續三年的AQI達標率達到98%以上。
去年全省主要幹流水道水質優良,重點流域、重點斷麵水質達標的基礎進一步改善,其中71個國考斷麵綜合汙染指數同比下降10.1%,茅洲河綜合汙染指數同比下降58.9%,練江幹流水質去年5月以來綜合汙染指數持續呈下降趨勢。
同時全省汙水處理設施加快建設,2018年全省新增生活汙水處理能力159.2萬噸,新建成配套管網近8000公裏,推動新增完成185個黑臭水體整治。深圳市在茅洲河流域開展“大兵團”攻堅會戰,投入人力1.5萬人、設備4100多台,施工作業麵1250個。練江流域汕頭市10座、揭陽市4座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全麵動工建設。
深圳河口等7個斷麵水質今年要消除劣Ⅴ類
此前發布的《廣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令》指出,要重點治理9個劣Ⅴ類國考斷麵,在此次會議上,確定了各個國考斷麵的具體治理目標。
會議明確,2019年,汕頭升平、惠州沙河河口、汕尾海豐西閘、江門牛灣、湛江排裏、東莞沙田泗盛、揭陽東湖、廣州蓮花山、珠海石角咀水閘9個斷麵要提升到Ⅲ類水質。9個劣Ⅴ類國考斷麵中,廣州鴉崗、深圳河口、東莞樟村和旗嶺、茂名石碧、揭陽龍石、惠州紫溪7個斷麵要消除劣Ⅴ類,東莞共和村和汕頭海門灣橋閘2個斷麵年底基本達到Ⅴ類,其他國考斷麵水質要保持穩定並逐步改善。
2018年臭氧成為首要大氣汙染物,魯修祿表示,今年將聚焦臭氧和PM2.5協同控製,“今年我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目標是,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AQI達標率力爭達到90%以上,韶關、東莞、肇慶、清遠等PM2.5尚未達標的城市要力爭達標,珠三角區域PM2.5持續達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省將推進散煤清零、燃煤電廠整合提升,珠三角地區力爭削減燃煤334萬噸。同時對石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塗裝等重點行業進行VOCs治理。增加新能源汽車的應用範圍和規模,珠三角地區公交電動化比例要達到80%,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公交電動化比例達到60%以上,並全麵實施國六機動車排放標準,強化油品質量監管和經營管理。
壓縮環評審批時限至30日
當前,粵港澳生態灣區正在加速建設中,會議指出,將把生態保護放在灣區建設的優先位置。今年將編製實施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探索在灣區率先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環境管理製度體係和綠色發展評價體係,並重點加強大氣、水、海洋汙染聯防聯治和重要生態係統聯合保護。
會議針對生態環境領域的“放管服”改革進行了部署,將修訂《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建設項目名錄(2017年本)》,進一步下放一批不涉及跨區域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
魯修祿表示,在確保審批質量的前提下,將進一步把環評審批時限由60個工作日壓減至30個工作日。同時還將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和信息強製性披露製度,對長期穩定達標排放的合法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對交通基礎設施、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等也提供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的環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