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起廣東進入汛期,降雨開始增多,這對廣東科學蓄水有效利用水資源有何影響?
據省水文局4月13日消息,入汛後,全省普遍出現一次持續降雨過程,四大江河有了一次較明顯的小幅上漲過程,並形成較明顯的有效水資源。
大中型水庫蓄水量
同比增10.3億立方米
4月2日到4日,廣東迎來入汛後首輪強降雨,北江支流武江上的樂昌峽水利樞紐出現近10年一遇入庫洪水,北江幹流及其部分支流共4條河流5個水文站出現超警戒水位。樂昌峽樞紐根據水文預報提前騰空部分庫容並控製下泄流量,最大削峰率達22.4%,有效攔蓄洪水0.35億立方米,成功將洪水從接近十年一遇降至五年一遇,保障了樂昌市的防洪安全。
省水文資料統計顯示,截至4月13日8時,北江、西江流域下遊的水文控製站平均流量比多年同期增加了71%和196%,東江流域比多年同期減少了10%,韓江流域與常年相當。我省大中型水庫的總蓄水量為159.9億立方米,與去年同期(149.6億立方米)相比增加10.3億立方米,與多年同期(157.4億立方米)相比增加2.5億立方米。
省水文局水情專家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省各流域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的緊張形勢,並且較好地改善了江河湖庫水質量環境。
進入汛期須防
中小河流突發洪水
省水文局預計,2020年汛期,西、北江可能出現超五年一遇的洪水,其中西江高要站可能出現3.8萬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北江石角站可能出現1.3萬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現二十到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
“中小河流洪水突發性強,洪水陡漲陡落,預測預報預警難度極大。第二季度是我省的前汛期,是我省江河洪水的多發期,也是曆年‘龍舟水’重點時段。”省水文局水情專家建議,密切關注突發性強降雨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提前做好沿河低窪地區臨時居住人員、物資和施工設備轉移或隨時轉移準備。
省水文局介紹,進入汛期後,廣東水文係統啟動24小時全天候值班製度,密切注意水雨情變化。水文自動監測係統上千個站點,全省800多個雨量站全部實現信息采集自動化,形成了基本覆蓋全流域範圍的自動監測網絡,實現了水文信息存儲、傳輸和處理的網絡化。全省83個水文站、92個水位站、自記台和纜道已順利通過汛前安全檢查;城市內澇預警係統、應急測洪預案等投入防汛,以應對局部性強降雨及山洪等極端災害的急需。
此外,省水文局已啟動每日一簡報,每周一會商,每月、季度滾動趨勢預測分析;每天做好雨水情監視、報告和預報,會商、預警發布工作,全力為防汛決策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