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司法廳出台《關於強化助企紓困法治服務保障的若幹措施》(下稱《若幹措施》),從製度供給、行政執法、法律服務等三方麵提出18條具體舉措,用“法治組合拳”助力廣東企業爬坡過坎、渡過難關,其中明確要加大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監督力度,組織開展違法執法和亂罰款等專項整治,疏解企業辦事創業堵點痛點。
加強涉企政策審查 不得減損企業權利
為進一步用好製度手段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若幹措施》提出,加快推動出台版權、地理標誌、粵菜產業發展、家政服務、地方金融監督管理等關係企業發展和企業權益保護的法規規章,為更大力度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提供製度保障;麵向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等遴選一批政府立法基層聯係點,搭建政府立法聽取企業意見“直通車”。
《若幹措施》還要求,加強涉企政策審查,重點審查有無違法增設市場準入和退出條件、限製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減損企業權利或者增加企業義務等方麵的內容;組織政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對本級政府有關助企紓困、穩增長、穩外貿、保就業等重大決策事項、重要行政措施開展法律論證,及時提出法律意見建議。
加快製定首批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
緊扣為企業減負降壓,《若幹措施》提出,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堅決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事項,切實減輕企業辦事負擔。大力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準確適用輕微免罰、無過不罰、首違不罰等規定,加快製定省、市兩級首批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全麵推行涉企“綜合查一次”,避免多頭檢查、重複檢查;探索執法“觀察期”製度;推廣應用非現場執法係統,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不必要的幹擾。
同時,《若幹措施》明確,加大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監督力度,組織開展違法執法和亂罰款等專項整治,疏解企業辦事創業堵點痛點。暢通拓寬行政複議申請渠道,對涉企行政複議案件實行簡案快辦、繁案精辦,促進涉企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加大重點領域矛盾糾紛調處力度
為快速響應企業法律服務需求,《若幹措施》提出,依托公共法律服務語音、網絡和實體三大平台,加強涉企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深入推進律師進園區工作,健全律師服務民營企業“千所聯千會”長效機製,推進“法治體檢”常態化、製度化;鼓勵公證機構為企業融資貸款、招標投標、知識產權保護、並購重組、資產拍賣清算、提存以及在疫情不可抗力情況下履行合同過程中責任減免等方麵提供及時高效的公證服務;加快亞太經合組織在線爭議解決平台(APEC-ODR平台)、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台建設,為大灣區企業提供國際化、優質高效的仲裁法律服務。
此外,《若幹措施》提出,深化“法援惠民生”品牌活動,深入開展法律援助申請“市域通辦”,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新模式新業態勞動者等特定群體合法權益;充分發揮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作用,加大對生產經營、合同履行、商鋪租賃、金融借貸、勞動爭議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調處力度;深入開展“全省商務法律服務月”“以法慧企,粵行越穩”等涉外法律服務活動,主動服務企業防範應對海外法律風險;指導法律服務行業協會出台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為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工作者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