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都想不到,我能免費重返校園讀書。”11月8日,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龍騰上村43歲的“高齡學生”吳培耀在湛江市第二技工學校的電焊教室練習燒電焊,四濺的火花點燃了他學技能高質量就業的夢想。
吳培耀是湛江市人社局和湛江經開區搭建校地企合作平台的受益者。今年以來,湛江首次通過補助學雜費、生活費等形式,幫助東海島348名搬遷村民和25名貧困勞動力免費讀技校,提高學曆層次和勞動技能,為東海島發展大工業提供更多優質的高技能人才。
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等大項目先後落戶東海島,越來越多的東海島村民“洗腳上田”,但因為學曆低、缺技能,不少中青年隻能從事保安、普工、服務員等體力活。收入低,工作不穩定。作為湛江大工業主戰場,東海島對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巨大,但因本地人才不足,隻能往外招聘,然而“遠水難救近火”,外地員工流動性大,“用工難”拖慢了企業加快發展的步伐。
除了每年由財政出資送搬遷村民到技校學技能之外,湛江市還對就讀學生給予補貼,每年最高補貼10000元/人。這受到了東海島搬遷村民的追捧,初高中畢業生、家庭主婦、打工一族踴躍報讀,年齡最大的45歲,最小的16歲。吳培耀初中畢業之後讀過幾年技校,後來從事維修電器工作,待遇不高工作不穩定,此次他也鼓起勇氣報讀第二技校的高技機械專業“回爐再造”。
為讓村民入讀技校後將來就業更有保障,湛江經開區為區內重點企業和湛江市多所技校牽線搭橋,搭起產教融合的校地企合作平台。“結合企業用工需求,實行訂單式培養人才,這一做法得到了區內眾多企業的支持。”湛江經開區黨委委員、組織部長路靜表示,達到崗位要求的畢業生,將被推薦到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等企業工作,還可以到湛江市外就業。
湛江市第二技工學校負責人介紹,目前有141名搬遷村民在第二技校就讀,東海島上的企業對焊接工人需求量大,電焊工工資大概有6000元/月,學校將焊接列入機械專業的必修課,再融合電子、電腦等專業教學,更全麵係統地培養多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