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2025內容創作者嘉年華”在廣州啟幕,隨之發布的廣東首個內容創作者發展扶持政策包,為內容創作者注入一針“強心劑”。
其中,廣州天河、越秀、海珠、黃埔、白雲、南沙6區的政策尤為亮眼。它們並非千篇一律的簡單複製,而是深度結合了各自的產業基因、資源稟賦與發展願景,推出了一套既有側重、又互相補充的“組合拳”,形成了“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麵,係統性支撐創作者從“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的全過程。
“真金白銀”支持內容孵化
在廣州此次的政策包中,“真金白銀”的投入是最直接、最有力的信號。各區通過設立專項獎勵資金、補貼、獎補等方式,為優質內容的孵化與破圈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海珠區在資金激勵上目標明確,力度空前。其推出的《關於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幹舉措》明確提出,每年投入4000萬元專項資金,構建“數字文娛、數字營銷、遊戲電競+版權”的“3+1”政策支撐體係。
其中,對內容創作企業的年度獎勵最高可達300萬元,對宣傳“海珠故事”的單一優秀作品最高獎勵35萬元,同時對文化出海重點企業及作品最高給予40萬元的補助。
如果說海珠區的政策體現了“廣譜性”激勵,那麼黃埔區的扶持則展現了在特定賽道上的“精準性”重獎。
黃埔區發布“文旅+版權20條”措施,對標杆性作品和項目開出了令人矚目的獎補額度。例如,對票房達到30億元且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電影作品,在疊加省級政策後,企業最高可獲4000萬元的補貼。
在遊戲領域,對年度營業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的原創網絡遊戲,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在新興的微短劇賽道,也對分賬收入50萬元以上的作品,按收入1%給予出品方最高15萬元獎勵。這套資金組合拳,清晰地傳達了廣州鼓勵精品、打造爆款的決心。
為內容創作產業“築巢引鳳”
除了真金白銀的投入,廣州各區更通過前瞻性的空間規劃與生態構建,為內容創作產業“築巢引鳳”,無論是在物理空間上的布局,還是在產業生態上的融合,都為創作者提供了廣闊的施展舞台。
天河區作為廣州的數字經濟核心區,其空間戰略極具代表性。天河區正著力構建“一城雙核”的產業發展格局,並規劃總麵積約10萬平方米的產業集聚區,以超甲級寫字樓和花園廠房式建築等多形態空間,精準匹配從內容製作、直播互動到辦公運營、創意孵化等多場景需求,致力於滿足“從初創團隊到頭部企業的全周期擴展需求”。
海珠區則聚焦“生態穀”的建設,以琶洲片區為核心,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基地集群,提供35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並鼓勵基地配套共享拍攝場景、直播間等設施,對提供配套設施的基地年度最高獎勵80萬元,從硬件上降低創作成本。
而白雲區的優勢在於其深厚的產業土壤與內容的深度融合。白雲區全力打造“直播選品+內容創作+品牌孵化”的數字生態圈,依托區內服裝、化妝品、皮具等傳統優勢產業,將內容創作直接嵌入龐大的供應鏈中。
這種“即插即用”的模式,讓創作者在白雲區不僅能找到創作的空間,更能直接觸達產業資源,實現從內容到商業的快速變現。
打造全方位全流程服務體係
如果說資金和空間是吸引創作者的“硬件”,那麼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務體係則是讓他們安心創作、長遠發展的“軟件”。廣州各區在此方麵下足功夫,致力於營造一個宜居宜業的優越軟環境。
越秀區構建的“1+3+N”自媒體矩陣,其核心正是覆蓋“從新手入門到資深進階的全階段需求”的服務體係。該體係打造了從技能培訓、場景支持、合規服務到版權保護、數據分析的全流程支持。
更為貼心的是,越秀區為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越秀高端人才VIP卡”,持卡人可在人才入戶、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多方麵享受綜合服務,解決了創作者的後顧之憂。
天河區的服務則更具平台化和專業化特色。大力引進廣州市遊戲行業協會、廣州市自媒體協會落戶,並設立“天河區遊戲產業服務中心”和“天河遊戲版權工作站”,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需求,建立全流程服務體係,讓專業的人來辦專業的事。
南沙區的“八大工程”則將服務覆蓋麵擴展到極致。其“yabo2018柏林赫塔 增效工程”直接優化審批流程,針對企業演出場地調整為100平方米且可共享使用,從業人員人數為5人,創設了大灣區最優的審批條件。同時,南沙區的“創作人才樂居工程”為引進和培育的各類內容創作者連續發放30個月生活補貼,踐行“以年輕的城服務年輕的人”的理念。
從海珠、黃埔的“資金雨”,到天河、白雲的“空間場”,再到越秀、南沙的“服務包”,廣州6區的政策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共同編織了一張支持內容創作者發展的立體網絡。
這套政策組合拳,既有直接的資金刺激,也有長期的產業生態培育;既關注企業的宏大敘事,也關懷個體的細微需求。廣州正以最大的誠意和係統的布局,歡迎全球內容創作者在此彙聚,共同將這片熱土打造為“內容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