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珠海打造“騎行之城”新名片 串聯粵港澳宜居生活圈

時間 : 2025-11-04 11:18:4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城市綠道騎行成風、文旅探索騎趣盎然、灣區車友跨城相約……在珠海,騎行已從一種出行方式,升華為獨特的城市生活美學。

  11月7日至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自行車(公路)賽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行。其中,11月8日上午舉行的男子個人賽將從珠海出發,途經港珠澳大橋,穿越澳門、香港,最終返回珠海,整個賽程將6次經過口岸,實現全程“無感通關”。

  這是全運會曆史上首個跨境自行車賽事,這條賽道串聯起的,不僅是浪漫海景、世紀工程與港澳風情,更是珠海以騎行為紐帶,向世界展示的灣區融合氣象。

  全民健身打造騎行友好城市

  清晨六點的情侶路,海風還帶著涼意,自行車車輪碾過路麵的沙沙聲已劃破靜謐。在這支晨騎隊伍的最前方,總能看到珠海市自行車運動協會會長譚忠銘的身影。每逢周末,他還會組織騎友從市區向郊外進發,一路穿行於沙灘與椰林之間。

  “珠海的海岸線綿長,在情侶路上迎著海風騎行,既是運動的自由,更是身心的放鬆。”在譚忠銘眼中,這正是珠海騎行運動的獨特魅力所在。

  多年來,珠海持續將騎行基礎設施納入城市規劃。自2011年起,珠海市政道路改造便明確要求同步設置自行車專用道。截至目前,珠海已建成綠道1290公裏、健康步道133公裏,形成覆蓋“濱海—河湖—山地”的三級網絡,讓騎行從出行方式升級為“沉浸式風景體驗”。

  基礎設施的“硬支撐”外,還有貼心的人文關懷。情侶路沿線設置專用騎行道,實現人車徹底分流,成為市民傍晚休閑騎行的首選;香山雲道、景山道等步道接入周邊騎行網絡,為騎友提供騎遊結合的多元選擇;城市驛站、公園服務點與沿線便利店也設置補給休憩點,讓騎行從容不迫……這些細節的改變,讓騎行從“體力考驗”變成“身心享受”。

  “騎行綠道越來越密,身邊的騎友也越來越多,騎行氛圍越來越好了。”騎齡20餘年的譚忠銘,見證著這座城市騎行文化的蝶變,“以前車隊裏多是愛好者,現在公務員、白領、學生都來加入,騎行早已不是小眾愛好了”。

  如今在珠海,騎行已深度融入市民日常:有人騎行通勤,避開早晚高峰;有人騎行健身,沿綠道完成每日10公裏打卡;擁有萬餘名會員的自行車協會裏,線下約騎、線上分享路線已成常態。車輪轉動的韻律,已成為珠海最鮮活的城市脈搏。

  文旅探路車輪上的流動風景

  當騎行從日常通勤延伸至更廣闊的場景,一場融合體育與旅遊的“騎遇記”,正在珠海悄然上演。

  10月25日,鬥門區蓮洲鎮的稻田金浪翻滾,一場綠美鄉村騎行嘉年華在此啟幕。200餘名騎友在16公裏的旅程中,穿行過山禾田園的滾滾稻浪,探訪了神秘的嶺南百草園,最終沉醉於東灣村的田野鄉愁裏。

  “一路山水相依,稻香伴著風拂麵而來,這樣的體驗太美好了。”來自山東的資深騎友張利鋒由衷感慨:“下次我還要再來!”

  這是珠海“賽事串景”的生動寫照。近年來,珠海以騎行賽事為紐帶,串起山海、古村與人文,讓騎友以“慢節奏”讀懂城市風貌,將賽事轉化為體驗賽道,把“流量”沉澱為留客“增量”。

  依托市民健身運動會舉辦南粵香山古驛道騎行活動,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近千名騎友參與;金灣區連續舉辦15屆“航空新城杯”公路自行車賽,將賽事打造成城市名片;2025年,珠海首次組隊參加廣東省自行車青少年錦標賽、小輪車青少年錦標賽,騎行文化正成為青少年群體中的新風尚。

  與此同時,珠海設計串聯了多條不同主題的騎行旅遊線路,涵蓋珠海濱海風光、海洋海島、綠色生態等特色旅遊資源,滿足市民遊客對主題化、差異化旅遊的需求。騎行其間,既能享受珠海休閑遊的樂趣,又能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和城市魅力。

  橫琴花海長廊四季花開不斷,沿線設有露營驛站,讓遊客能隨心停靠,盡享浪漫;鬥門區的蓮洲騎行環線,既能領略沙田水鄉風情,休息時還可品嚐地道鄉村美食;還有東澳島、桂山島等地的海島騎行,讓遊客領略山海騎行的魅力。“如果按照主題來騎,一周都可以不重樣。”譚忠銘豎起大拇指點讚。

  三地融合串聯大灣區生活圈

  作為全國唯一與香港、澳門陸路相連的城市,珠海憑借“一橋連三地”的獨特優勢,為騎行路線注入了天然的“跨境基因”。這裏不僅是珠海市民日常健身的活力主場,也正成為越來越多港澳騎友跨城暢遊、探趣休閑的熱門目的地。

  “澳門道路往往比較窄,很難找到這麼長、這麼安全的騎行路線。”澳門騎友陳先生一邊調試頭盔扣帶,一邊笑著感慨:“現在通關快得很,周末約上三五好友來珠海騎一圈,早成了我們的運動日常。”

  像陳先生這樣的跨城騎行者,如今已經不在少數。自“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落地以來,每到周末,珠海情侶路、香山雲道等熱門騎行地的停車場裏,常可見到港澳牌照車輛整齊停放,後備箱中折疊自行車裝備齊全。車主們專程通關過來,就為在珠海的山海綠道間,享受一段無拘無束的騎行時光。

  不少港澳騎友還自發整理出內容詳實的“珠海騎行攻略”,涵蓋路線推薦、補給站點等實用信息,在各大騎行社群中廣為流傳,讓跨城騎行更加輕鬆便捷。“如果將來能騎上港珠澳大橋,體驗一日暢遊三城,那就更完美了。”陳先生的期盼,正隨著灣區融合的加速推進,一步步走向現實。

  即將舉行的十五運會男子公路自行車賽,將“跨境騎行”從願景推向實踐。賽事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實現粵港澳三地無縫跨越,比賽過程中選手無需停車查驗,隻需通過人臉識別和RFID技術快速核驗身份,即可順暢穿越港珠澳大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不踩刹車”通關。

  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五運會結束後,還將陸續舉辦2025年港珠澳高校足球冠軍賽、粵港澳中學生足球邀請賽等跨境體育賽事,通過賽事聯動、交流互訪等形式,推動三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與信息互通。

  當騎行融入日常、文旅激活消費、跨城往來打破邊界,珠海的小車輪,不僅轉出了城市生活的新美學,更牽引著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強勁脈搏。這幅由騎行描繪的融合畫卷,正在灣區熱土上徐徐展開,奔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