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廣東21地市三季報出爐 深廣佛莞惠總量居前五

時間 : 2025-11-05 10:04:04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近日,廣東21地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已悉數出爐。

  總量方麵,深圳(27896.44億元)、廣州(23265.65億元)、佛山(9620.82億元)、東莞(9318.93億元)、惠州(4476.72億元)繼續穩居前五。前三季度,各地市穩住了總量基本盤,尤其是幾座經濟大市、“萬億城市”以自身之穩為全省經濟的穩中有進貢獻了有力支撐。

  增速方麵,梅州(6.0%)、深圳(5.5%)、湛江(5.0%)、潮州(5.0%)、肇慶(4.6%)、東莞(4.5%)、汕尾(4.5%)、清遠(4.4%)、惠州(4.3%)、廣州(4.1%)高於或與全省增速水平(4.1%)持平。

  各地市間增速的分化趨勢依然顯著,這說明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的當下,各地經濟持續向好依然麵臨不小壓力。加快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的支撐和增長點,才能在壓力之下完成“蓄勢一跳”摸到更高點。

  “雙子星”加速培育“向新力”

  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的經濟總量在全省占比超八成,四座“萬億城市”占比超六成。其中,廣州、深圳兩座“雙子星”城市的表現亮眼。

  在雙雙突破2萬億元體量的基礎上,從一季度到上半年再到前三季度,廣州的經濟增長跑出了3.0%—3.8%—4.1%的加速度,深圳自今年一季度以來,均保持著5%以上的較高增速,前三季度5.5%的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均有提升,發展韌性凸顯。

  把這兩座城市的經濟指標打開來看,它們的工業經濟等主要指標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向新力”動能充沛,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增多。

  廣州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州全市“3+5”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7517.28億元,同比增長4.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5.2%,經濟增長超過1/3的動力來自新興產業。

  此外,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製造業降幅收窄,新能源車產量逐季抬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顯示器件製造業、集成電路製造業增加值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與此同時,第三產業中的金融業也實現亮眼增長。

  總的來看,廣州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顯現,這些有利因素共同帶動廣州經濟走出了去年的低迷局麵。

  工業經濟和產業新動能的帶動作用,在深圳更為顯著。

  作為全國首個規上工業總產值超5萬億元的工業大市,在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前三季度深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提升,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上半年(4.3%)提升0.7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雙第一”領先優勢持續擴大:前三季度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3.83萬億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9090.45億元。

  除了傳統優勢產業穩紮穩打之外,深圳的低空經濟、機器人等新興產業也爆發出巨大潛力,民用無人機、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產品產量分別實現了46.9%、38.2%、33.6%的增長,劍指全球低空經濟第一城。

  廣深兩地經濟表現帶來的啟發十分明顯:保持定力扭住產業發展“牛鼻子”,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有12個地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轉型“陣痛”中積極變化已顯現

  自上半年以來,梅州的經濟增速在全省持續領先,前三季度增速(6.0%)比上半年(5.7%)高出0.3個百分點。

  這背後同樣離不開工業的“托舉”。前三季度,梅州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增速比上半年(8.4%)提高0.6個百分點,在全省僅次於湛江(10.4%)。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24.7%的兩位數增長。

  湛江規上工業的增長則主要得益於能源、鋼鐵、綠色石化等產業項目、龍頭企業的帶動。湛江鋼鐵零碳項目衝刺投產,以中科煉化、巴斯夫為龍頭的石化產業集群加速成形。前三季度,湛江全市工業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

  看一個地區的發展,既看存量、看當下,也看態勢、看結構。部分地市增速不盡如人意,但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積極變化已經逐漸顯現。

  前三季度,汕頭經濟增速(-0.4%)在全省“墊底”,工業、投資等指標下降的拖累較為明顯。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加速壯大新興產業,是汕頭的破局之路所在。

  在汕頭,新質麵料製造基地、國際紡織數貿基地、智能雲倉中心、人才融創中心“新四大工程”相繼建成,全球玩具智造中心、全球玩具貿易中心、國際玩具總部基地、潮玩創意產業基地、潮玩藝趣主題樂園“五大項目”加快打造,萬洋科技城、智慧物流中心等大體量項目相繼開工……

  近期公布的2025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榜單中,汕頭有5家企業上榜,比去年新增1家企業。前三季度,汕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上工業14.0%、37.3%。全市“三新”產業投資占“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投資總額比重46.6%,較去年同期提升3.2個百分點。

  “深蹲”是為了更好地起跳,頂住轉型“陣痛”,量變後的質變更加可期。

  主動進取全力“拚經濟”

  近段時間以來,廣東經濟大事不斷、盛事連連,為各地“拚經濟”提供了廣闊舞台。

  全球“頂流”第138屆廣交會如約而至,全省各地企業組團參展,搶抓“家門口”的機遇。東莞以超400家企業、1000個展位的曆史最大規模亮相,其中先進製造業和科創企業占比近六成;潮州80家企業攜玩具、服裝、鞋類等八大領域拳頭產品亮相廣交會第三期,截至11月2日參展企業意向成交3.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5%;湛江廉江的家電企業也抱團亮相,一舉拿下超6.3億元意向訂單。

  11月3日,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舉行。今年的招商大會舉辦珠三角9市“揭榜招商”專題展,集中展示各市產業特色與發展機遇,同時還將組織企業前往廣州、江門、湛江、汕頭、汕尾等地考察投資環境,開拓合作新空間。

  隨著第十五屆全運會腳步臨近,省內各地也紛紛“出招”,在十五運會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優惠住酒店”政策舉措,做大假日經濟、賽事經濟,讓“人氣流量”轉變為“經濟增量”。

  放眼全省,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3航站樓投運,深圳成為中國“APEC第三城”,韶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算力集群,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首船外貿產品啟航……

  壓力之下,更見韌性。看到困難挑戰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以更加主動進取的姿態全力衝刺四季度,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