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聯四海,商創未來。9月29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政協主辦,廣東省委統戰部、廣東省工商聯(總商會)承辦的2025世界粵商大會將在廣州開幕。本屆大會旨在團結凝聚全球粵商力量,搭建促進全球粵商協同發展的橋梁紐帶,彙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攜手繪就大灣區繁榮發展新畫卷。大會采取“1+5+N”的形式組織籌辦,將舉辦1場開幕大會、5場專題會、N場配套活動。
談及世界粵商大會,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粵商代表滿懷期待。他們表示,希望借助這一重要平台,共敘情誼、共商合作,積極投身於廣東高質量發展,成就一流事業、造就一流企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向國際一流灣區加速邁進。
談參會期待
希望借此促進產業協同、發掘投資機遇
廣東是民營經濟大省,企業總量、民營經濟主體總量均穩居全國第一,幾乎每6個廣東人中就有1個是“老板”。自2008年起連續舉辦多屆的粵商大會,記錄下廣大粵商的成長足跡,也見證了廣東經濟的發展壯大。
“廣東擁有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基礎,這是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小鵬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小鵬在粵創業20多年,“從大型軟件開發到移動互聯網,再到AI汽車,這裏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優越的創業環境,讓我對創造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抱有堅定的信心”。
在何小鵬看來,麵對日新月異的世界,新時代粵商更需要堅守長期主義、堅持創新發展,在科技創新上不斷做大,在客戶體驗上不斷做強,在全球品牌和渠道上不斷做精,如此才能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粵聯四海 商創未來’,這不僅是大會主題,更是我們粵商麵向未來的行動綱領。”馬可波羅控股董事長黃建平認為,這要求粵商充分發揮全球視野與網絡優勢,主動整合國際頂尖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突破口,構建麵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展示廣東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推介廣東營商環境、弘揚粵商精神、促進海內外粵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不少粵商對參加本次大會懷揣諸多期待。
“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粵商群體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發展空間,有望形成引領未來的產業集群。”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裁陳嬌希望,大會能夠搭建一個高質量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動廣大粵商充分碰撞思想、促進產業協同、發掘投資機遇。
廣東省光電照明協會會長董俊傑同樣期待借助大會進一步打破地域與行業界限,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光電照明等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新思路、新資源,推動形成有強大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強的產業生態。
談企業責任
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粵”是故鄉名,處處皆“商”機。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這裏戰略機遇疊加、產業蓬勃發展、創新氛圍濃厚,成為投資興業、成就夢想的熱土。不少粵商表示,要搶抓發展機遇,扛起企業責任,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作為一名在粵紮根35年的新粵商,廣東省工商聯(總商會)主席(會長)、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誌列認為,粵商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主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聚焦開放協同,強化世界眼光、拓展全球市場;聚焦共同富裕,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帶頭履行社會責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中發揮粵商更大作用。
“‘粵聯四海’呼喚我們突破地域與行業的藩籬,構築更緊密的協作網絡。”金利來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曾智明建議,粵商要強化跨域協作機製,推動大灣區內部產業資源高效整合,促進傳統製造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同時,打造數字化賦能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市場、融資等一站式服務,深化港澳專業服務與內地市場對接,在法律、金融、設計等領域釋放融合紅利。
立白凱晟控股董事局主席陳凱旋建議,善用遍布世界的粵商網絡、強化全球協同,搭建更加高效的信息共享、資源互補平台。此外,加強科技創新,加大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加速日化、紡織等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升級。企業還要積極投身於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製“軟聯通”,先行先試,促進各項要素高效流通,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