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衝擊,省科技廳主動走出去為企業服務,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不久前,由廣東省與科技部、教育部聯合組織的“省部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在廣東省啟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50所高校和科研所的第一批143位專家,開始進駐140家科技型企業,以形成產學研緊密合作的長效機製。另外,廣東省正在爭取設立總額為200億元的廣東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基金,同時組建廣東科技發展銀行,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省部產學研結合工作開展以來合作的項目,今年已經實現總產值5200億元,出口創彙735億元,新增稅利670億元。
今年以來,省科技廳開展了一項自主創新專題調研,重點創立粵港澳聯合創新專項基金,加快建設“深港國際創新圈”,建立“穗港國際科技產業園”,建立粵港納米技術研究開發平台。省政府也已經明確,將從資金、人才、機製等方麵為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創造條件。首先是投入省科技經費3億元,預計今年可帶動地方及承擔單位配套經費15億元。同時將積極爭取科技部等國家級科技資金支持2億元,總經費投入可望達到20億元。在未來的3年裏,這一數目將超過80億元,政府投入的杠杆效應將進一步凸現。
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介紹,廣東省加緊了對高校與企業“結親”的工作步驟。今年,參與省部產學研合作的高校共有181所,入粵參與研發和成果轉化的省外高校專家教授1500多名;參與產學研合作的廣東企業3000多家,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近6000多項。
廣東省還在全國率先推出特派員計劃,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深入的調研,突破區域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加快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一批特派員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人員超過了85%,很多是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們將分別進駐147家科技型企業。
其次,針對高新技術企業普遍有貸款難的問題,為企業與銀行開辟了溝通平台。省科技廳等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準備金達9億元,而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按1:20的比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省科技廳啟動了貸款項目申報工作,受理242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項目。迄今,21家企業已經獲得銀行承諾,總貸款金額為4.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