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引發中外高度關注,其核心目標便是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改革先行地,廣東正在積極貫徹中央精神,穩步全麵推進這項改革。記者昨日從省發改委獲悉,《廣東省企業投資管理體製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經省政府同意印發實施,相關4個配套文件由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執行。
根據《改革方案》,取消省管權限內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改為備案製。除需報國家核準的項目外,將我省核準權限內的28類項目進行分類改革,其中不涉及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項目一律取消核準,改為備案管理。
厘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改革的核心和內涵,就是按照黨的十八大關於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要求,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探索綜合運用行政、法律、市場、經濟等手段對企業投資進行管理。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社會組織的協同自治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幹預,強化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改革方案》指出,本次改革的總體目標和任務,就是要著力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適應的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努力形成市場開放公平、規範有序,企業自主決策、平等競爭,政府服務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格局,讓企業成為真正的投資主體,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
改革涉及20多個部門40多個審批事項
據省發改委介紹,本次改革是企業投資管理體製上的一次全新嚐試和探索,內容豐富,涉及麵廣,是一次係統性、全流程的改革。
《改革方案》的一大亮點是減少前置審批,將項目的審批流程由“串聯”改為各審批部門“並聯”同步辦理,這將大大縮短審批時間。改革內容涉及現行企業投資管理的主要行政審批部門,包括發展改革、國土、環保、建設、規劃等20多個部門40多個審批事項,涵蓋立項階段、報建階段和竣工階段等項目建設管理全流程,要求各個部門精簡手續,優化流程,網上辦理,協調配合,共同推進。
《改革方案》還提出,要公平公正配置資源,將具有一定投資回報的公共事業項目通過公開招標選擇投資主體。引入社會組織協同管理,在項目的報建和驗收環節,通過設立具有專門職能的法定機構審查,與行政部門審查並行,由企業自主選擇。
省發改委上述負責人表示,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是這項改革的核心所在。《改革方案》明確要求,改善政府服務,設定企業投資yabo2018柏林赫塔 機構,為企業無償提供投資谘詢服務,以“寬進嚴出”為導向,推動政府從管理向服務轉變,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
省政府明確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改革方案》部署,認真梳理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在2013年6月之前抓緊製定本地、本部門具體實施辦法。改革後,力爭到2015年,審批事項壓減70%左右,項目辦理時限總體縮短50%左右,實現地級市以上投資審批和備案事項網上辦理率達90%。
《改革方案》十二項內容
《改革方案》具體包括十二個方麵內容:
一是取消省權限內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將我省核準權限內的28類項目進行分類改革,其中不涉及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項目一律取消核準,改為備案管理;具有一定投資回收能力的公共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改為競爭性配置。
二是改革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製,簡化鼓勵類、允許類項目備案手續,推行網上在線備案,減少自由裁量權。
三是建立高效便捷的“並聯”辦理流程,項目備案、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等手續全部改為同步“並聯”辦理。
四是對交通、能源、城建、社會事業等涉及公共資源的領域項目,實行競爭性配置。
五是強化規劃體係的指引作用,加強各類專項規劃在產業政策、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麵的銜接。
六是優化用地審批流程。
七是簡化項目規劃報批手續。
八是改進環評製度。
九是改革各類報建及驗收事項管理,建立行政部門審查與法定機構審查兩種審查方式並行的模式。
十是簡化外商投資項目和企業境外投資項目管理。
十一是全麵推行企業投資項目全流程網上辦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十二是健全“指導、服務、監管”三位一體的管理體係,建立企業投資項目事前谘詢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