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我省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暨產學研對接大會在佛山舉行

時間 : 2017-06-05 18:41:5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3日,2017年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推進會暨產學研對接大會在佛山市舉行。會上,省教育廳與佛山市政府簽署《廣東高校全麵服務佛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舉行揭牌儀式,多個與其配套的項目簽約或啟動。《廣東創新驅動發展供需對接暨佛山校地合作發展報告》首次發布。

  今後,省教育廳將通過與佛山的合作,探索高校與產業相互支撐的新模式,形成產學研結合、成果轉化的新機製,促成高校科技成果在佛山落地轉化,增強佛山產業的技術水平與核心競爭力,並為全省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省內多所高校的主要負責人、高校科研團隊教授代表,佛山企業、研究院代表共計500餘人參加了大會。

  省教育廳牽手佛山

  探索產學研結合新機製

  此次大會由省教育廳和佛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大會旨在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全麵檢驗我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推進情況,促進高校更好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省政府黨組成員陳雲賢在會上表示,廣東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是結合廣東實際、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推動高校轉型升級的有效舉措。目前珠三角正處在以創新驅動引領發展的典型階段,而產學研是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實際應用的橋梁,廣東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要在產學研有效推動過程中獲得進一步推進。

  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與佛山市市長朱偉簽署了《廣東高校全麵服務佛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景李虎表示,省教育廳將通過與佛山的合作,探索高校與產業相互支撐、相互拉動、相互激勵、競相發展的新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共同推動高校和產業快速發展的雙重作用,搭建高校、企業、金融、市場多種要素融合聚集的新平台,形成產學研結合、成果轉化的新機製。

  全新平台揭牌

  促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作為大會重頭戲,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舉行揭牌儀式。中心由省教育廳與佛山市政府共建,將成為吸引和彙聚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在佛山轉化並逐步拓展到珠江西岸城市的基地和平台。

  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摸準省內高校創新力量和創新成果供給情況以及佛山核心產業科技需求情況,助推省內高校圍繞佛山重大需求開展科技攻關與科技服務,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在佛山落地轉化,並為全省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為推動廣東高校科研項目培育,扶持科技成果轉化,保障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順利運作,佛山市實行市、區共建,設立“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基金”,基金首期規模為1億元,按照“政府引導、科學決策、市場運作、承擔風險”的原則運作,重點支持高校科技成果在佛山落地轉化。

  此外,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等5所高校與聯合培養企業在會上共同簽署“廣東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佛山)研究生聯合培養新增示範點”協議。

  “智彙智能製造技術眾包平台”也在會上發布,依托國家級眾創空間“工匠創客彙”,搭建“眾創空間+智能製造+眾包平台”的線上線下“雙眾服務平台”。

  建高等教育名城

  佛山將支持更多名校落戶

  當天,主辦方精心組織了廣東高校和佛山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展,向全市乃至全省各級各類企業開放,並舉辦高校、科研團隊與企業產學研合作項目簽約儀式。

  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25所省內高等院校,以及佛山中國科學院產業技術研究院、佛山市南方數據科學研究院等6所研究院代表現場發布了代表性科技成果。大會共展出各級各類科技成果150餘項,吸引超過500家佛山高新企業、重點產業的骨幹企業到場,開展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的洽談合作。

  “中山大學與佛山合作的多個新型研發機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表示,中山大學期待在產學研對接方麵與佛山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

  近期,佛山將專門出台加快高等教育發展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優化高等教育目標結構為主線,努力打造與佛山產業高度融合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力爭將佛山建成“城、產、人、教”融合發展的南方高等教育名城。前不久,佛山分別與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財經大學簽訂協議,合作共建全學段校區。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在會上表示,佛山將搶抓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落戶佛山的重大機遇,為高校和企業搭建平台,深化校地協同與產學研合作,促進佛山的產業優勢與高校的科研、人才優勢全麵對接、融合發展,讓更多先進科研成果在佛山率先落地和產業化,提升佛山製造的競爭力。

  今後,佛山將引進國內外更多的優質高等教育辦學機構落戶佛山,並在建設用地、辦學經費、配套服務等方麵提供政策支持。

  廣東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助力產學研合作開新局

  高校承擔企事業委托

  研究課題超過2萬項

  高水平大學建設是此次大會的主題。2015年4月,廣東印發《關於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意見》,在全國率先啟動高水平大學建設。兩年來,廣東全省在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省市共建高校建設、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等方麵新增投入近295億元,其中省財政新增投入超過123億元。

  經過兩年多建設,參建高校的學科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參建高校入圍ESI排名前1%的學科數增幅明顯加快。與2014全年僅新增1個學科相比,2015年、2016年分別增加5個和9個學科。

  同時,參建高校的高層次人才數量和質量也得到快速增長。截至2016年底,參建高校兩年新增國家級人才426人,較建設初期基本翻番;新增省級人才350人,基本達到建設初期的50%。在自主創新能力方麵,2016年,參建高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59項、增長8.8%,首次有8所參建高校立項數名列全國高校前100名;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29項,總經費4.33億元;獲省應用型科技研發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99項,占全省總數的62%。數據還顯示,參建高校正在全方位支撐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兩年多來,參建高校獲省科學技術一、二等獎50項,占全省50%;獲企事業單位橫向經費19.68億元。

  從廣東全省高校來看,科技成果轉化的規模和效益也在不斷提高。截至2016年,全省高校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台63個,省部級重點創新平台526個,分別比2011年增加29個和406個,增幅分別為85.3%和438.3%。連同市廳級以下以及與企業共建的各類平台,全省高校共有各級各類科技服務平台1041個,2016年投入建設經費共45.46億元。這些創新平台覆蓋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關鍵領域,形成了多層次的平台體係,為廣東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支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平台支撐。

  從產學研合作方麵來看,更多來自廣東高校的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近3年來,依托全省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共建的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產學研基地、技術轉移機構等各級各類科技服務平台,廣東高校承擔企事業委托課題超過2萬項,橫向經費近60億元,為企業解決了超過3萬個技術難題,為企業帶來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超過5000億元,成為集聚創新資源的新載體、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廣東創新驅動供需對接暨佛山校地合作發展報告》發布

  為產學研合作提供經驗借鑒

  會上,由南方日報調研團隊撰寫的《廣東創新驅動供需對接暨佛山校地合作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進行首次成果發布。

  以大會在佛山召開為契機,南方日報調研組對廣東多個城市的政府部門、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展開調研,深入了解廣東創新驅動供需對接及產學研合作的總體情況與未來趨勢,總結廣東產學研合作的先進經驗。

  基於實地調研和深入分析,結合南方日報跨國調研相關成果,報告力求為廣東創新驅動供需對接和產學研合作提供經驗借鑒,以便更好地推動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助推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報告顯示,2016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9857家,居全國第一;全省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3.8萬件,同比增15.38%;國際專利申請量達4.31萬件,連續15年保持全國第一。同年,廣東R&D投入提高到2.58%,跨入創新型地區行列。

  在廣東創新的浪潮中,佛山表現突出。報告認為,佛山正逐漸走出一條“研發導向市場化、運行機製長效化、資源集聚平台化、人才隊伍梯隊化、資源鏈接國際化”的製造業城市產學研發展新路徑。

  報告還從“破除科技轉化應用製度性障礙,打通產學研創新全鏈條”等五方麵對廣東加強產學研合作給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