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稅務局消息,稅收數據顯示:今年1—5月,廣東地區出口企業內銷經過3個月低迷後在4月突破去年水平,5月內銷金額與4月基本持平。
其中,通信設備製造行業、紡織服裝行業、電機製造行業出口轉內銷成效突出,內銷逆勢增長明顯。民營和外資企業轉內銷程度較高,1—5月出口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內銷占比分別提升0.8個和0.7個百分點。
今年受疫情影響,麵對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受阻、外貿貨品積壓嚴重等困難,廣東外貿企業普遍將“出口轉內銷”作為化危為機的重要手段,不少企業在疫情期間完成了從國際到國內市場的重心轉變。
新產業新業態帶來企業轉內銷新機遇
“我們做十幾年外貿,主要靠展會拉新訂單,幾乎沒有多餘時間思考公司的轉型。今年疫情雖然衝擊大,但也讓公司意識到外銷內銷都要做,否則很容易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廣州雅琦特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紀彬說。
對於習慣訂單式生產的外貿企業來說,出口產品轉內銷並非易事,渠道建設、品牌重塑產品標準、知識產權等一係列問題都是難點。
“比如,國內外產品質量標準不一樣,轉內銷後公司不僅需要尋找新的供應商,而且還要轉變運營模式,建立新的銷售渠道。”紀彬說,今年6月雅琦特與廣州鞋業商戶聯合,參加了首屆廣州直播節,線上直播帶貨自產的拖鞋,最終成交了150多筆。雖然量不大,但開拓出一條新的銷售方式和途徑。
此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業態的發展也為外貿企業轉內銷帶來新機遇。隨著5G建設加快步伐、需求急增,生產5G智能終端配件的信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抓住機遇,將銷售重點轉向國內市場,今年1—5月總體銷售額同比增長52.7%,其中出口下降47.1%,內銷增長109.5%。
而早在2015年就已國際國內“兩條腿”走路的廣東羅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在疫情期間完成了國際向國內市場的重心轉變。“疫情之前,國外市場占六成,目前不到二成,超八成全部轉向國內。今年1—5月,總銷售額同比增長約55%,訂單已經排到9月了。”羅曼供應鏈運營中心副總經理羅光宇說。
曾經為歐美品牌代工電動牙刷等個人護理產品的羅曼,如今已逐漸建立研發團隊,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如今,越來越多的廣東外貿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加速轉型,實現從“生產車間”到“企業總部”的轉變。
好政策落到實處 大數據牽線搭橋
稅收等政策的扶持,為外貿企業轉內銷護航添力。
“今年以來,我們享受了出口退稅款659萬元及社保費減免146.7萬元,給我們轉戰國內市場提供了資金支持。”位於雲浮的廣東歐亞家居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練玉山說。主營不鏽鋼製品的他們在疫情期間受“宅經濟”啟發,大力投向國內市場。今年1—5月,歐亞家居的內銷營業額為4810.6萬元,同比增長252.7%。
據了解,雲浮新興稅務部門一方麵及時告知企業減負“禮包”,另一方麵加快出口退稅的辦理進度,助力企業資金及時回籠。今年1—5月,新興縣不鏽鋼企業內銷營業額為45420萬元,同比增長17%。
在東莞,稅務部門除了輔導企業正確梳理應稅項目和免稅項目外,還為其開通了出口退稅綠色快速通道。“‘無紙化’出口退稅從申請到審核完成才一天,7700多萬元的出口退稅款第二天就到公司賬上了。這讓我們得以騰出資金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強產業再升級的核心技術競爭力。”東莞市德普特電子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於建民說。
不僅如此,稅務部門還利用稅收大數據,為產銷雙方“牽線搭橋”。
韶關市英諾維科技設備有限公司以酒店智能門鎖為主營業務,受疫情影響,國外酒店業基本停滯。韶關湞江稅務部門在了解到該企業困境後,利用“廣東稅務產業鏈智聯平台”及時為該企業發布需求信息,篩選物業、門業製造、曾購買智能鎖企業等潛在性需求企業,幫助企業對接洽談采購意向。僅僅24小時內,韶關市英諾維科技設備有限公司就與5家企業進行了銷售對接。
珠海稅務部門通過對該市出口貿易類企業的發票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篩選出銷售額下滑嚴重的企業,並開展一對一走訪,利用產業鏈智聯平台為出口企業轉內銷添加助力。珠海國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自今年3月以來其出口銷售額同比減少超95%,迫切需要打開新市場。通過產業鏈智聯平台,國能新材已與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成功銷售近250萬元的玻璃鋼天線罩與天線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