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一帶一路”與廣東

廣州發布121項服務業擴大開放新舉措

時間 : 2021-01-06 09:26:01 來源 : 南方+客戶端
【打印】 【字體:

  開展與港澳專業服務資質互認試點、放寬港澳專業人才執業資質、探索服務貿易外彙收支便利化舉措……日前,廣州正式印發《廣州市全麵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旨在以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為著力點,深入探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體製機製,在更高水平上參與服務經濟國際競爭與合作,打造服務貿易發展高地,推進貿易強市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方案》重點圍繞全麵探索完善管理體製、全麵推進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全麵提升便利化水平等8個方麵提出了121項擬推進實施的具體任務措施。

  根據《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23年,廣州將實現服務業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服務經濟中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新興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比重進一步提高,打造出“中國服務”國家品牌的廣州標杆。

  開放:降低境外人才在穗創業就業門檻

  國際化人才是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素,也是《方案》的重點關注對象。

  圍繞降低境外人才在穗創業、就業的門檻,《方案》提出將簡化港澳醫師轉內地醫師資格認證手續、允許符合條件的港澳專業人士依法在穗提供工程谘詢服務、允許台灣居民在穗參加注冊城鄉規劃師等職業資格考試並在穗執業等係列措施。

  其中,在放寬港澳專業人才執業資質方麵,明確將推廣粵港澳專業資格“一試三證”評價模式,即一次考試可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港澳認證、國際認證,港澳專業人士在港澳從業經曆可視同內地從業經曆。

  不僅是就業,《方案》還聚焦境外人才在穗工作、生活的方方麵麵,提出係統性的保障措施。

  科研方麵,推動科技人員往來暢通、財政資金跨境使用、科研儀器設備通關便利、大型科學設施和科技資源共用共享;教育方麵,支持按需增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探索完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監管服務製度;文化交流方麵,爭取簡化港澳企業及個人來穗文化交流活動審批程序,推動建立穗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常態化機製,支持在穗創立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創研中心。

  針對會展業,廣州將探索內地與港澳“一展兩地”或“一展多地”會展模式,與香港、澳門聯合舉辦“一展兩地”或“一展多地”跨境會展過程(展期14天)中,為會展工作人員、專業參展人員和持有會展票務證明的境外遊客依規辦理多次入境有效簽證(簽注),多次往返港澳與內地之間。

  載體建設,則成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舞台”。

  《方案》提出,要發揮廣州在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開放合作上先行先試的優勢,加強與重點服務貿易夥伴的項目合作,引進跨國公司國際或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

  同時,推動廣州國際金融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金融合作示範區,加快引進和落戶一批國際金融機構,著力推動港澳地區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設立境內法人總部、分支機構。

  數據方麵,將探索建立粵港澳數據流動機製,並支持創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推進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

  《方案》同樣聚焦服務出口能力的提升,明確要完善遊戲動漫研發、影視製作、會展策劃、創意設計等領域外籍人才認定條件和標準,以支持相關產業和貿易實操技能特長人員的引入。

  創新:探索提升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

  技術、資金、人員、貨物等要素的跨境流動是否便利,關係著服務業擴大開放的程度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質量。

  圍繞全麵提升便利水平,《方案》提出將探索建立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和再融資服務體係,為跨境貿易提供人民幣融資服務;探索服務貿易外彙收支便利化舉措;支持境外投資者在穗以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以人民幣參與境內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交易。

  在通關方麵,深入推進貿易通關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加快大通關建設和口岸智能化改革,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主要項目全覆蓋,探索推進“單一窗口”平台與港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口岸的互聯互通。

  此前,依托廣州搭建的華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務平台,眾多生物醫藥企業急需的生物材料得到快速通關處理,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截至2020年9月,該平台已實現近2.3億元人民幣貨值的生物材料入境,節約入境耗時近700天(每票貨物約可節約2—3個工作日),企業通關成本節約30%—50%。

  在此基礎上,《方案》提出,還將進一步創新進出境生物材料監管模式,提升生物材料的通關便利化水平,對科研合作需要的生物材料樣品,在廣州市限定的高校、科研機構和實驗室跨境使用進行優化管理。

  《方案》同樣鼓勵新興業態在廣州的落地。其中提出,將爭取在穗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爭取境外遊客境內移動支付便利化試點等。

  2016年全國啟動首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中,廣州獲批成為首批15個國家試點城市(地區)之一;在此基礎上,2018年6月廣州再次獲批成為全國17個深化試點城市(地區)之一。

  獲批試點以來,廣州緊緊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全麵完成了確定的各項試點任務。廣州市服務進出口總額從2015年的292億美元到2019年增至526億美元,年均增長16%,規模位居全國第四位。在商務部等部委向全國複製推廣的首輪29條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經驗中,源於廣州的有12條,數量為各試點地區最多。

  保障:打造營商環境“廣州樣本”

  服務貿易在國民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服務貿易額占貿易總額的比重不斷提高。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服務進出口占全國比重超過75%,發展速度快於全國平均水平。在試點地區帶動下,全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從2015年的6542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7850億美元,年均增長4.7%。

  從全國來看,服務貿易的“顯示度”正在不斷提升。

  北京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快馬揚鞭建設發展中;上海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在多個板塊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杭州以“展覽+互聯網+供應鏈”三位一體的創新跨境貿易服務,為企業“走出去”暢通了渠道、提供更多便利。

  “全國各地發力服務貿易提出的係列政策大多圍繞著降低門檻、提升投資便利化等主題,而廣州發力服務貿易的特色則會在此基礎上,更多聚焦於與港澳地區的合作。”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內,廣州與各城市的產業分工特色更加明顯,在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中擔負的角色能夠實現“優勢互補”。

  在白明看來,廣州探索服務貿易的創新試點,要用好廣交會的平台。“廣交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扇‘窗口’,也是廣州的一張‘名片’。它不僅是一年兩屆的展會,更重要的是承載著線上線下相結合、新業態蓬勃發展的平台,有利於廣州形成對外開放新優勢。”

  他舉例道,去年以來,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線上銷售模式成為國內商家們開辟的“新賽道”,而這在海外市場仍是“陌生麵孔”。“直播已經應用在‘雲上廣交會’的平台了,未來如果我們希望將其推廣到更多區域,那麼相應的配套政策也要及時跟上,例如更完善的小語種人員培訓等。”

  此次印發的《方案》就明確,要“培育直播平台,加快直播電商等流量經濟發展。”同時聚焦新興業態新模式,要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培育發展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等。

  “服務業中大多是中小企業,非常重視營商環境的質量。”白明強調,服務貿易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的保障、“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和體製機製的完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對接國際先進營商規則,由政府為企業提供更有效、更到位的服務。

  而根據《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23年,“廣州樣本”營商環境打造取得顯著成效,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貿易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更加優化,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