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一帶一路”與廣東

廣交會第二期閉幕 累計近24萬境外采購商到會

時間 : 2025-10-28 10:28:3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10月27日,第138屆廣交會二期閉幕。臨近閉館時,琶洲展館內依然人潮湧動。在“品質家居”主題下,51.5萬平方米的展區成為一個巨大的生活美學體驗空間,創意新品令人眼花繚亂。“我們參加廣交會超過20年了,這回帶來20多套新品。”潮州市鬆發陶瓷有限公司國際銷售部袁立介紹,今年公司結合外部趨勢研發推出水果類、鄉村風格印花陶瓷新品,吸引歐美、中亞等地區采購商前來谘詢。

  截至10月27日,境外采購商累計線下到會近24萬人,來自全球223個國家和地區,比上屆同期增長6.8%,再創新高。展會的熱鬧印證了中國製造穿越周期的持久吸引力。海量新品背後也展現出傳統外貿企業在市場格局變化中的突圍,麵對國際貿易形勢變化,企業不斷練內功、拓市場,用創新與設計的“金鑰匙”打開新市場大門。

  設計創新成“金鑰匙”

  麵對風雲變幻,外貿企業如何突圍?拒絕“卷價格”,參展企業以深度融合智能製造與設計創新實現價值躍升,並以此開拓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受多重因素影響,2022年下半年全球開啟外貿去庫存周期。如今,隨著海外庫存回歸合理水平、非美經濟體需求回暖,外貿企業已清晰感受到新一輪補庫周期來臨。

  廣交會二期展出的陶瓷、家居、日用品等外貿產品,屬於傳統製造業,受外貿行業備貨周期影響格外明顯。走進陶瓷產品展區,琳琅滿目的新產品透露出外貿企業搶訂單的決心。

  “過去兩屆廣交會,有采購商透露庫存壓力大,對新產品的下單動力不強,更多抱著觀望態度。這屆廣交會上,我們明顯感受到國外采購商下單意願更強了,許多老顧客都帶來新品訂單。”潮州市興業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桂萍說。

  市場周期轉變時,內功紮實的企業起步更快。袁立介紹,公司通過引入機械臂生產技術,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單條產線僅需個位數工人,顯著提升了生產速度與品控穩定性”。這種對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改造,為企業應對市場需求、開拓新興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要贏得市場“芳心”,還需要精準洞察需求的“軟實力”。

  在廣交會展館A區的珠江散步道,米殼設計公司的智能廚房小家電吸引不少采購商駐足:洗地機器人安靜穿梭,咖啡機飄散著濃鬱香氣……一位歐洲采購商輕觸微波爐的棕灰色麵板,讚歎道:“這種配色讓廚房瞬間高級起來。”

  “色彩隻是表象,背後是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如今的家電不僅是工具,更是家居美學的一部分。”設計師何潮鋒說。他舉例,為幫助某海外品牌開拓國內市場,團隊將產品塗裝改為更符合東方審美的棕灰色,並調整材質以貼合國內使用習慣,這種基於市場細分的精準設計幫助企業打開銷路。

  東方美學遇見國際潮流

  古樸的草編花瓶、線條流暢的塑藤花架、質感十足的柳編花盆……臨沂榮華文創藤飾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多款純手工創意編織工藝品可應用於花園裝飾、室內軟裝等多個場景。“二期開展首日就收獲7萬美元訂單,我們認為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融合正是國際市場的需求所在。”展位負責人說。

  如果說智能製造與設計創新融合是企業練就的內功,文化自信則成為他們走向世界舞台的獨特氣質。東方美學與國際潮流碰撞融合,“國潮”正成為中國製造開拓國際市場的新名片。

  在廣東昌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展位,藍白相間的青花瓷不再是古老的樣式,它們或配以水晶杯蓋,或繪就異域紋樣,別具匠心。設計總監丘漢鬆是一位從業三十餘年的老師傅,“我們將中國傳統元素與西方審美巧妙融合,目前產品已遠銷土耳其、美國、中東等地。”

  廣交會不僅是一個商貿平台,更是一個中國向世界展示魅力與文化自信的窗口。從開幕時振奮人心的醒獅表演,到展館內用流利中文與參展商交流的外國采購商,再到將中國元素與國際潮流巧妙融合的產品……“國潮”風從廣交會吹到全球市場。

  在箱包展區,廣州市穀希歐皮具有限公司展出的清明上河圖箱包係列格外醒目,其將西方時尚廓形與中國風紋樣完美結合的設計,不斷吸引采購商谘詢。一位秘魯采購商甚至現場架起手機進行直播選品:“看!這個係列是從中國一千年前的古畫中汲取靈感,是獨一無二的原創設計。”

  “新中式在全球影響力正逐漸增強。”展位負責人陳彥榮介紹,“這兩年我們持續將傳統文化融入產品設計,讓經典藝術品活起來,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陽江川頁藝術設計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執設計之筆,繪民族之美”的標語格外醒目。創始人蘇誌勇手持一套印有56個民族圖案的指甲刀,向客商熱情推介:“我們要做就做讓民族驕傲的設計。”這套耗時一年研發的產品,從民族服飾色調到文化細節都經過精心考證,不僅日均接待上百位客商、榮獲廣交會設計金獎,更讓歐美采購商踴躍下單。

  “產品不僅是商品,更是文化傳播的載體。”蘇誌勇的話道出許多中國參展商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