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能源消費雙控製度。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分區域分行業推動碳排放達峰,深化碳交易試點。加快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提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研究建立用能預算管理製度,嚴控新上高耗能項目。製定更嚴格的環保、能耗標準,全麵推進有色、建材、陶瓷、紡織印染、造紙等傳統製造業綠色化低碳化改造。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廣應用節能低碳環保產品,全麵推行綠色建築。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攻堅,深化茅洲河、練江等流域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係統整治,強力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做好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建設美麗海灣。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構建以臭氧防控為核心的大氣汙染防控體係。推廣新能源交通運輸,發展內河清潔航運,加大非法劣質燃油打擊力度,強化油路車企聯合防控,推進煤改氣、油改氣,嚴格工地揚塵和露天焚燒管控。完善汙水處理設施,推進城鎮生活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強化土壤汙染防治源頭管控,加強農業麵源汙染治理。
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抓好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示範省建設,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製,深入推進“三舊”改造,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空間分區管控體係。健全綠色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探索排汙權、水權、用能權等交易機製。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推進小水電、小水庫清理整治,大力開展節水行動。
加強生態保護和修複。落實河長製、湖長製、林長製,加強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工程,建設萬裏碧道,開展高質量國土綠化行動,打造以南嶺山地、藍色海岸帶為屏障,以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為內核,連接珠江生態綠色水網的生態格局。加強優良水體水質保護與生態建設,保障飲用水水質安全。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強紅樹林、濕地等保護修複,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健全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獎懲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