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2023年廣東兩會專題 > 媒體關注

紅色文化、家教家風、誌願服務等成會場高頻詞 代表建言:文明創建要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手段

時間 : 2023-01-16 10:48:4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精神文明,是社會發展進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突出文化自信自強,高水平謀劃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文明創建要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提升參觀遊覽紅色景點的‘用戶體驗’”“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規範化建設”……連日來,不少出席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的代表,將目光投向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結合工作實際,暢談感受體會,為推動文明之花在廣東大地處處綻放獻良策。

  將文明實踐種進老百姓心田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推進文明城市創建,讓文明之花在廣東大地處處綻放。圍繞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代表們紛紛支招。

  “要采取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文明實踐種進老百姓心田。”省人大代表,江門台山市四九鎮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餘彩雲介紹,營村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其打造為宣傳理論政策的講台、豐富文化生活的舞台,村民在此學習理論知識、參加文藝活動、開展誌願服務,弘揚文明新風。

  餘彩雲認為,文明創建要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和豐富宣傳形式和手段,讓文明觀念深入人心。同時,要發揮家校聯動的作用,推進文明創建,“一個孩子背後是一個家庭,通過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通過一個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

  省人大代表,東莞市中堂鎮潢湧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黎錫康同樣關注文明鄉村建設。他認為,基層要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文化、文明窗口陣地,開展好各類文明創建活動。例如,從移風易俗、文明戶創評、家教家風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麵入手,讓群眾充分參與,真切感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好處。

  廣東擁有眾多紅色資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強大支撐。省人大代表、廣東革命曆史博物館副館長謝瑩認為,用好紅色資源的關鍵,在於傳播過程中的講述方式,群眾在感受紅色文化時,更希望接觸到生動活潑的紅色故事。

  “市民到革命博物館參觀時,如果僅看一個展覽、聽一下講解,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可能無法深入。”謝瑩說,提升參觀遊覽紅色景點的“用戶體驗”,不妨探索一些新方式,如沉浸式紅色話劇、紅色研學等。此外,廣東各地學校也可以多跟當地博物館對接,共同開發適合學生年齡層次的課程,實現“校館”協同育人。

  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

  誌願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不少代表建議,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完善多方參與的誌願服務體係,擦亮“誌願廣東”品牌。

  “誌願服務引領文明新風尚,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省人大代表,佛山市禪城區誌願者聯合會會長、區支持教育誌願者協會理事長伍景勳說,在佛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誌願V站、“好人工作室”等成為開展文明實踐誌願服務的重要陣地,一批批示範項目,有效提升了誌願服務常態化專業化水平。

  令伍景勳感到欣喜的是,社會各界群體都積極踴躍加入到誌願者隊伍中來,很多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引導孩子從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聚焦推動廣東誌願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伍景勳建議,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鼓勵社會捐助、設立誌願服務基金等方式,為誌願服務提供資金保障。同時,抓好誌願者隊伍、陣地、品牌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完善誌願服務組織培育體係,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規範化建設。

  省人大代表、茂名市文化館文化誌願者辦公室主任袁湄關注文旅領域的誌願服務。“要多聽群眾的需求,多看群眾想要什麼樣的文化誌願服務。文化誌願者就是要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要從‘送文化誌願服務’轉變為‘種文化誌願服務’。”袁湄說,以茂名為例,建議把當地“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特色文化融入到文旅誌願服務項目品牌中去,講好茂名農業產業文化,把文化誌願服務根植在鄉村。

  代表建言

  “文明創建要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和豐富宣傳形式和手段,讓文明觀念深入人心。”

  ——省人大代表,江門台山市四九鎮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餘彩雲

  “用好紅色資源的關鍵,在於傳播過程中的講述方式,群眾在感受紅色文化時,更希望接觸到生動活潑的紅色故事。”

  ——省人大代表、廣東革命曆史博物館副館長謝瑩

  “建議抓好誌願者隊伍、陣地、品牌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完善誌願服務組織培育體係,推進誌願服務製度化規範化建設。”

  ——省人大代表,佛山市禪城區誌願者聯合會會長、區支持教育誌願者協會理事長伍景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