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韶關市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築牢粵北生態屏障,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2019年,全市全麵完成省下達的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和汙染防治目標任務,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國前列,今年5月被生態環境部認定為2019年度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明顯的城市,成為全國入圍的5個城市之一。
重點控製PM2.5
通過實施《韶關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和《韶關市野外用火管理條例》,沒有出現中度及以上汙染情況,2019年全市露天焚燒現象減少了90%以上。
韶關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工程師黎寶仁:我們的主要做法包括強化重點行業汙染治理設施的改造升級,完成511家散亂汙工業企業整治,淘汰落後燃煤小鍋爐。同時我們積極應對汙染天氣,采取措施,力保環境空氣質量維持在優良水平。
加緊建設截汙工程
在湞江區五裏亭良村,截汙工程正加緊建設中。良村人口密度高,但排水係統多為雨汙合流,生活汙水流入雨水管,再直接排到武江河,嚴重影響水質。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全市從去年底開始實施截汙工程,將居民生活汙水接入汙水管網,通過汙水處理廠處理,可以實現達標排放,避免對河道、地下水造成汙染,明顯改善城市水環境。
現場施工負責人吳寶賢:總共有3000米左右的排汙管,現在已經完成了大概是1005米左右,預計10月1日前完工。
去年,全市新增縣級以上汙水管網141.16公裏,改造城鎮老舊汙水管網33.77公裏,提前一年完成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然而,“截汙水”隻是水汙染防治的其中一項工作,全市目前正按照“治豬場、打偷排、保好水”等要求,全麵落實水汙染防治係列措施。
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副科長溫平:市生態環境局成立了水汙染防治工作專班,及時跟蹤落實各項工作,指導各地開展“千噸萬人”鄉鎮級及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整治,抓好河流水質預警監測,規範入河排汙口建設管理,加強分析研判,強化風險管控。
不斷推進水環境整治工作
全市地表水質穩步提升
全市去年全年水質綜合汙染指數為3.45,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2.58%,水質改善幅度在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29位。
此外,全市作為全國六個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在“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修複、能力建設”等方麵成效明顯。
先後關閉涉重金屬企業37家,完成了145項汙染治理工程和42項能力建設任務,全市重金排放量較2013年減少了38.84%。
同時,出台規範性政策文件,建立聯防聯控機製體製,在實現土壤環境風險管控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水質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