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激情全運會 活力大灣區 > 最新消息

十五運會馬拉鬆賽將跨越深港兩地 23支隊伍、73名選手可實現“無感通關”

時間 : 2025-10-30 10:01:0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田徑(馬拉鬆)比賽將於2025年11月15日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旁海德三道鳴槍開跑。作為全運會曆史上首個跨境馬拉鬆賽事,屆時來自22個省(市)的23支隊伍、73名選手將在深圳灣大橋上奔跑,跨越深港兩地。

  10月28日至29日,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東省執委會新聞廣電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十五運看廣東”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深圳,重點探訪本次跨境馬拉鬆比賽的起終點深圳灣體育中心,以及關鍵節點深圳灣口岸,深入了解賽事籌備情況及如何實現賽事相關人員“無感通關”等細節。

  據悉,本次十五運會田徑(馬拉鬆)比賽已有線路全程42.195公裏,其中深圳賽段距離約20.345公裏,香港賽段距離約21.85公裏,起點和終點均設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旁海德三道。選手將途經深圳灣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等優美城市景觀,經過深圳灣口岸進入香港賽段,真正實現“一線連雙城”的獨特賽事體驗。

  本次跨境馬拉鬆賽事創新采用“前置查驗+閉環管理”模式,將查驗環節前移至賽事起終點處——深圳灣體育中心。深圳邊檢總站深圳灣邊檢站邊防檢查處副處長孫嬌嬌介紹,所有需要在本次馬拉鬆賽中跨境的人員,包括參賽人員、賽事保障人員等,都將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所設置的“前置查驗區”提前辦理邊防檢查手續。本次跨境馬拉鬆賽事將采用智能化查驗係統,為運動員、裁判員和保障人員配備專用手環,並沿線部署人臉識別等技術設備。完成“前置查驗”後,所有跨境人員在賽事中途通過口岸區域時將實現“無感通關”,無需中途再作停留。

  深圳海關行郵監管處行李物品監管科科長陳雲輝表示,針對深港跨境馬拉鬆項目,海關積極參與完善通關方案、優化查驗設施設備,創新采用“前置查驗+閉環管理”監管模式,保障賽事“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無障礙”,是全運會曆史上的首創性探索。

  另外,在十五運會跨境馬拉鬆賽舉辦期間,深圳灣口岸還將實行臨時封關管理。據悉,在11月15日舉行的跨境馬拉鬆賽中,深圳灣口岸內的賽道為深方入境5—7號通道至港方出境11—13號通道、港方入境6—8號通道至深方出境23—25號通道。因此,作為馬拉鬆賽道的一部分,在賽事期間,深圳灣口岸將不承擔常規旅檢、貨檢通關業務,待賽事結束後經深港雙方協調確認後再恢複。

  “2月23日測試賽當天,深圳灣口岸從淩晨2點到上午11點進行臨時封關管理,時長約為9小時。我們將結合測試賽的經驗,盡量減少臨時封關對深圳灣口岸常規旅檢、貨檢通關的影響。”深圳市政府口岸辦陸路口岸處四級調研員陳豔表示,結合2025年2月23日跨境馬拉鬆測試賽的相關經驗,深圳市口岸辦已牽頭組織向國家部委報請賽事期間深圳灣口岸臨時封關管理的審批,統籌口岸查驗單位完善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模式,細分13類人群、39類車輛、30類賽事物資的分類管理方案,實現人、車、物通關“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目前,跨境馬拉鬆賽事涉及的深圳灣口岸通關時間的臨時調整仍在審批當中。獲批後,深圳市口岸辦將通過“深圳口岸發布”公眾號、官網等渠道與香港同步發布相關公告。

  十五運會田徑(馬拉鬆)單競委行政文秘主管王曉程表示,馬拉鬆賽是本屆全運會僅有的兩個跨境項目之一,“科技辦賽”的亮點主要體現在口岸通關方麵,例如創新“人臉識別+手環定位+計時計分”三重核驗防控機製。

  數字化技術還將協助賽事全程閉環管理。屆時,所有參賽人員及車輛均需於賽前裝上無線射頻識別係統(RFID)的設備及戴上連接全球定位係統的手環,再加上賽道直播監控及無人機監控,全程跟蹤及記錄人員和車輛軌跡以實時掌握人員及車輛進出口岸的資料。

  深圳市南山區賽委會場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黃冠雄介紹,針對2月份測試賽時賽事相關人員專用手環信號卡頓這類在賽程中出現的信號相關問題,目前已協同運營商對賽道沿途的線路信號進行優化加強。與此同時,深圳灣體育中心也進行了信號提升,將5G網絡升級至5G-A網絡,進一步滿足場館在舉辦大型賽事、演出時的網絡信號需求,優化觀眾的觀賽、觀演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