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議事會的主題,是商量家風家德主題公園怎麼設計……”近日,在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天湖社區的黨群活動中心,召開了一場社區空間改造議事會。該社區黨委書記李耀偉剛說完開場白,10餘名居民代表就紛紛“搶麥”發言。最後,對於現場商定的事項,大家以舉牌表決的形式逐一通過。
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製。均安鎮持續探索推廣黨建引領下的鄉村議事協商機製,“書記茶話會”“書記有約”“社區議事廳”等多種主題議事協商活動湧現出來,有效暢通群眾表達渠道,架起黨群幹群“連心橋”,推動村居治理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議事協商成常態 居民爭當“主人翁”
“目前公園地麵已經平整好了。包括公園命名等各方麵,大家有啥意見建議,可以暢所欲言。”李耀偉把公園規劃圖放在圓桌上,供居民代表們傳閱。
退休老教師李東成第一個拿起麥克風說:“公園的名字,我建議用‘延德’二字,突出家風家德的延續之意。”
其他居民代表也打開了“話匣子”。“考不考慮沿用三聖廟的‘三聖’?這畢竟是橋溪的地標建築。”“我倒覺得公園的名字用‘橋溪’這個地名更有代表性。另外我覺得設計方案要拿出具體效果圖,心裏才有數。”……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現場討論氣氛愈發熱烈。李耀偉一邊在本子上認真記錄,一邊不時參與討論。
這種場景在均安鎮已十分常見。均安鎮黨建辦以新華社區、天連村、均安社區為試點,向條件成熟的村(居)推廣議事協商機製,激發起群眾參與議事協商的積極性。
“議事協商必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社區一直都與居民保持麵對麵溝通,形式多樣,今年又多了一個‘書記有約’議事協商主題。”均安社區黨委書記歐陽煥喬說,議事協商突出“因事召集、議無定所、就事論事”的特點,大家有時搬來板凳坐在大樹下,圍繞主題談觀點、提建議、獻良策,能碰出不少思想火花。
荒地改造成兒童籃球場,新增群眾健身器材……今年10月20日,均安社區舉行微改造項目驗收現場會,新建的社區初心公園、陽光花園小區閑置地改造成果讓居民們眼前一亮。
過去一年來,針對轄區“斷頭路”和閑置地微改造,歐陽煥喬舉辦了多場議事會,並和社區“兩委”幹部一起上門走訪,征求居民意見,不斷完善微改造方案。項目不僅收獲了居民大力支持配合,還成功申報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和美社區計劃”資助項目,獲得10萬元民生專項資金支持。
“這次改造改得好!”家門口環境煥然一新,76歲的均安社區居民歐陽惠紅開心地豎起大拇指。
基層黨組織主導 推動職能部門下沉力量資源
就在均安社區舉辦驗收現場會的同一時間,均安鎮星槎村也召開了新一期“書記茶話會”。“這段時間接連舉辦3次‘書記茶話會’,明顯感到幹部和村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星槎村黨委書記何偉科說,每期議事會話題都有針對性,聊的都是村民身邊事,大家發言非常踴躍。
據均安鎮黨建辦主任張煥東介紹,該鎮堅持由黨組織主導鄉村議事協商機製,各村(社區)結合各自實際製定議事協商製度,成立由村(社區)黨委書記任組長的議事協商工作小組,由黨委會議確定協商議題,由書記或黨委班子成員主持議事協商會議。“隻要事關村(社區)發展和群眾切身利益,都可成為協商議題。會上每個意見和建議都在會後形成紀要,做到分析梳理、交辦處理、答複反饋,從而形成工作閉環。”
今年,新華社區聚焦逕口大湧美岸示範項目,組織舉辦多場“大家談”議事活動;黨員幹部走訪超60戶村民,收集近百條建議。該社區黨委書記歐陽永堅坦言,總有一些繞不過去的“硬骨頭”問題,“這種時候更要用好議事協商,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做好解釋,不讓難辦的事成為大家的‘心頭刺’”。
對於一些超越村居職權的群眾訴求,均安鎮黨建辦正倡導村居約請鎮級職能部門參與協商。“我們社區黨委在議事協商機製基礎上,創設了共商解難工作機製,專門針對一些群眾反複提出訴求但社區難以解決的事項,采用約請辦法,推動行政管理力量和社會資源下沉,助推問題解決。”李耀偉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張煥東說,均安鎮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穩步擴大議事協商機製的開展麵,提升普及度、增強靈活性,將其打造成聯係群眾的橋梁紐帶、破解難題的杠杆支點、提升基層黨組織公信力的示範窗口,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製度進一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