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無疫苗和特效藥情況下,旅外留學生如何保護自己?新冠肺炎患者康複後“複陽”會有傳染性嗎?
日前,在廣東省與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共同舉辦的“風雨同舟,共克時艱”慰問旅英同胞視頻連線交流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何劍峰、廣東省中醫院呼吸大科主任林琳、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許明智等醫學專家,分別從流行病學、中醫和心理等角度在線分享防疫知識,並在線回答旅英中國留學生、華僑華人和中資機構代表的提問。
“複陽”與二次感染不能劃等號
交流會分別在廣東廣州和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設主會場,並在中國駐曼徹斯特、愛丁堡、貝爾法斯特總領館設分會場。
“目前歐洲各國已開始慢慢解封,這是否代表著歐洲已經進入了疫情的一個拐點?”廣東籍旅英學子、班戈大學學聯主席黃可立提問道。鍾南山表示,英國疫情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但尚未到達拐點,疫情形勢仍然較為嚴峻。近些天,英國考慮逐步放寬“封城封國”等限製措施,複工複產,重啟經濟。他建議,旅英同胞不可大意,要按照居住地政府的防控措施和我駐外使領館的防疫建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我們現在距離大規模生產,使用一個成熟有效的疫苗還有多遠?”愛丁堡大學學聯主席張人方問道。鍾南山表示,全世界多國的科研團隊都在集中力量研製新冠肺炎疫苗,中國是幾條線路在齊頭並進。不過,距離疫苗大規模投入使用還需時間。
康複患者“複陽”後是否還有傳染性,是否會引發新的疫情傳播?鍾南山回應,“複陽”並不能與新冠肺炎複發或二次感染劃上等號,可能是之前感染的病毒核酸仍然存在於康複患者體內,並未被完全清除。中國和美國等國家都出現過個別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複陽”現象。
鍾南山指出,對“複陽”患者檢測血清中抗SARS-CoV-2特異性抗體,所有患者都呈現抗體陽性的情況,並且“複陽”患者病毒載量低,在對其中部分患者進行病毒培養研究時未培養出活的新冠病毒。因此,公眾無需過於擔憂和驚慌。
與旅英同胞連線時,鍾南山還提醒,進入夏天後隨著氣溫升高,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體來說是有些下降趨勢,但各方切不可掉以輕心。到了今年冬季,全球再次出現一些新冠肺炎病例的概率是存在的,但規模不大可能如第一波疫情。
盡其所能為旅英同胞紓困解難
國內疫情發生初期,許多留英學子、海外僑胞和中資企業員工聞訊而動、自發組織、火速馳援。一筆筆捐款、一箱箱防疫物資、一句句加油呐喊,承載著旅英同胞滿滿的關切和牽掛。與此同時,旅英同胞還通過報紙、網絡等平台積極發聲,及時向英國政府和民眾客觀介紹中國防疫抗疫的舉措和成效,介紹中國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抗疫故事。
3月以來,英國疫情形勢不容樂觀。廣東省外事、僑務、教育、衛生等部門協調聯動,盡其所能為在英中國留學生、海外僑胞和中資企業員工紓困解難。
首先,緊急馳援防疫物資。4月底,由廣東省委、省政府籌集的5萬個“健康包”,包括100萬個口罩、10萬盒連花清瘟膠囊等防疫物資順利抵達英國。此外,全省僑務部門也籌集了近40萬個口罩發往英國各地的僑團和華文學校。
同時,暖心連線靠前服務。組織搭建廣東青年助力海外留學生抗疫義診谘詢群,選派資深心理專家為海外留學生和僑胞提供24小時免費公益心理專線谘詢;省、市涉僑部門積極搭建惠僑工作平台,先後舉辦多場新冠肺炎科普雲講座暨全球連線活動。
另外,回應同胞所急所憂。通過網絡平台、微信群、英國粵商會、在英廣東經貿代表處第一時間推送入境須知及最新防控政策指引,積極回應旅英同胞關切,為留學生、海外僑胞、中資企業員工返粵提供協助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