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春,會令世人銘記。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
對陣疫魔,岐黃亮劍。廣東中醫人奔赴戰疫最前線,帶去中西醫結合的救治理念和方案。療效是最好的證明:廣東所有確診病例均納入中醫辨證論治範圍,全麵落實中西醫聯合會診;從預防、治療到康複,從輕症到重症救治,中醫藥實現診療全覆蓋;廣東各級中醫醫院派出377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荊州;在以張忠德為首的廣東中醫專家推動下,中醫藥方案納入第三版到第七版國家診療方案……
真金還需火煉。在這一場前所未有的阻擊戰中,廣東中醫全程參與疫情防控與患者救治,彰顯懸壺濟世的價值與擔當。截至6月30日24時,中醫藥參與治療的確診病例1538例,占全省確診病例93.72%,其中治愈出院1526例。
中醫大任:抗疫“急先鋒”
“疫者,感天行之癘氣也。”麵對新發傳染病,病原不明,既缺乏疫苗,又無特效藥物,臨床診斷與救治皆需摸索。但中醫人,有底氣。
中醫藥辨治疫病已有數千年,《傷寒雜病論》《溫疫論》等經典著作曾係統地總結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方法與手段。
在2003年“非典”中,廣東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的經驗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認可,推廣到全國。
17年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廣東中醫更早介入。早在1月20日,廣東專家就參與製定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1月23日,廣東成立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中醫藥專家深入救治一線,觀察、記錄病人發病特點、症狀與舌象、脈象,一點一滴摸清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探討其內在致病機理。
在國家中醫藥診療方案基礎上,廣東中醫藥專家組結合地域和氣候特點開展研討論證,率先製訂發布省級中醫藥治療方案,為全省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提供指導。
戰疫中,廣東強化中西醫協同治療,中醫藥介入診療全過程。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研發的“肺炎1號方”,全麵用於廣東省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患者總體臨床症狀明顯改善。
在惠州市中醫院,除常規配備專科管床醫生,每個確診病例還同時配備1名管床中醫師,臨床資料同步共享。
麵對疫病,中醫強調“顧護正氣、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未病先防——廣東省級中醫治未病指導中心編製中醫藥扶正固本養生保健指引,推薦藥食同源方案以及一係列適合大眾的生活方式、湯膳茶飲建議;各中醫院結合飲食習慣和天氣變化,製作防流感湯劑,免費派送給來粵隔離人員和一線防疫人員,並開展艾灸、理療等服務,開展群防群控。
既病防變——治療證明,中藥有助於降低輕症轉成重症的比例。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使用透解祛瘟顆粒治療新冠肺炎輕症病人50例,經1周臨床觀察,全部患者體溫恢複正常,總體症狀明顯好轉,無一例患者轉重症;東莞市收治確診病例73例,全部接受中醫藥治療,其中輕型、普通型病例55例,無一例轉重症。
對輕症、康複期患者,中醫藥有獨特優勢。廣東中醫人細致分類證型,開出相應處方,並輔以針刺、艾灸、八段錦、穴位貼敷、拔罐等非藥物療法,顧護正氣,促進機體康複。
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中醫醫療隊員與患者同打八段錦的照片走紅網絡,這一中醫特色健體方法,在武漢江夏、漢陽等多家方艙醫院推廣。
治療急症、危重症,中醫藥又用療效證明其從來不隻是“慢郎中”,也是治療重症患者、抗疫製勝的“急先鋒”。在武漢漢口醫院中西醫查房中,一名重症病人呼吸困難,需要馬上插管,死亡風險驟增。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現場施以針灸,僅僅十多分鍾,患者指標明顯好轉,避免了插管。
傳承千年的中醫,在中華民族曆次疫病的考驗中不斷發展完善,釋放著智慧與力量。
中醫大勇:奔赴最前線
“病人在哪裏,我的戰場就在哪裏。”大年三十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匆匆扒了兩口午飯,給家人交代了幾句後,孤身一人趕往武漢。G1128次列車2號車廂裏,隻有他一人。
“病患不治愈,我們不撤離。”在武漢,他兩次送別戰友,選擇繼續留守,成為在武漢堅守時間最長的國家級專家之一。
春節團圓之時,也是武漢疫情最為嚴峻之刻。“我是黨員”“我有‘非典’經驗”“我的孩子都有父母照顧”……廣東中醫人的一封封請戰書如雪片般飛來,一條條請戰短信令人動容落淚。他們爭相奔赴一線,書寫沉甸甸的家國情懷。
據統計,全省各級中醫醫院共派出377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荊州。這一幕,17年前,也曾發生過——廣東中醫人走到抗擊“非典”最前線,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在抗擊“非典”中犧牲;國醫大師鄧鐵濤上書中央,呼籲中醫進入“抗非”主戰場;廣東兩位青年女中醫專家林琳、楊誌敏到香港支援“抗非”……
麵對未知病毒的威脅,廣東中醫人勇赴戰場,不辱使命。
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位老年患者行動不便,眼睛耳朵也不靈敏。廣東援助武漢醫療隊員、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重症醫學科護理組長葉遠芳端起飯盒,一口飯一口菜地喂他吃。老人家喃喃地說:“謝謝你啊兒媳婦,兒媳婦真好。”
在雷神山醫院C6病區,一名失聰的奶奶知道自己尚不能出院,著急得哭起來。廣東援助武漢醫療隊員、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血液科護士長陳二輝摟住她的肩膀,貼著她的耳朵細細安慰,撫平她的焦灼情緒。
麵對冷冰冰的隔離病房,中醫醫患心手相牽,共戰病毒,勝似親人。
“我不吃中藥!”南粵中醫抵達湖北救治一線之初,總能聽見類似聲音。廣東中醫人沒有氣餒,用療效說服每一個患者。
在湖北抗疫一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溫敏勇率先為病人建立“專屬中醫檔案”,一人一方,病區中醫藥使用率達到100%;麵對焦躁不安的重症病人,廣東省中醫院鄒旭巧用銀針,半個小時後病人心跳逐漸恢複平穩。
“中醫的趙教授在哪裏?”“我要見廣東中醫”……支援進入尾聲,在荊州市中心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趙鋒利收獲了一批中醫粉;在武漢漢口醫院,每次中醫醫生拎著藥袋進入病區查房時,病床上的患者就會高興地說:“中醫來了!”
健康所係,性命相托。在精心救治下,一例例患者康複出院。他們舒心的笑臉,凝聚著廣東中醫人沉甸甸的付出。
中醫大愛:助全球抗疫
“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當全球疫情蔓延,廣東中醫藥戰疫經驗走出國門,助力全球抗疫,也傳播中醫藥美名。
中醫精銳,跨國“逆行”。馬來西亞疫情告急之時,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李俊擔任中國赴馬來西亞抗疫醫療專家組組長,分享中醫在新冠肺炎預防及輔助治療方麵的經驗。
“馬來西亞與廣東在氣候、溫度、濕度等方麵相近,廣東方案更有針對性。”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醫係主任、馬來西亞中醫抗疫工作小組組長鄭建強盛讚。
廣東中醫藥人捐贈大批中醫藥物資,為海外抗擊疫情築起中醫藥防線。
在廣東中醫人的努力推動下,世界各地抗疫戰場,都飄起了“百草香”。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每天都有華人中醫師免費為當地民眾提供湯藥;馬來西亞成立中醫藥抗疫工作小組,成為除中國以外第一個發布中醫藥防疫指南的國家;在老撾,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方案被寫入第二版國家診療方案。
截至7月1日22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已超1055萬例,死亡病例累計51萬例。世衛組織警告稱,近期疫情又出現加速傳播的趨勢。
疫情之下,沒有人是孤島。在這一場人類與病毒的爭奪戰中,廣東中醫藥將繼續積極參與到全球抗疫行動中,守護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