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發布《2020年上半年廣東消委會係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廣東全省各級消委會共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谘詢約5.8萬人次,處理消費者投訴202798件,同比增長22.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58億元。
其中,醫藥及醫療用品、旅遊服務、教育培訓服務、食品類以及生活、社會服務等五類投訴增長較快。在地域分布方麵,2020年上半年廣州、深圳兩市處理消費者投訴高達185426件,占全省總量的91.43%,較2019年上半年上升22.49%。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消費市場造成一定影響,消費投訴也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特點。”據省消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我省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增長變化較大、旅遊服務合同問題投訴多、教育培訓服務矛盾上升趨勢明顯、“宅消費”進一步提升互聯網服務投訴。
《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廣東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增長至4335件,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價格方麵,共1784件,占比41.15%。第二季度,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大幅度下滑(僅471件),環比下降89.13%,反映出隨著生產和監管力度加大,該領域消費矛盾得到遏製,市場總體向好。
與此同時,春節假期正是消費者返鄉、旅遊、聚餐的高峰期,大量消費者因無法外出要求退訂酒店、訂餐、門票、旅遊產品而產生消費糾紛,導致上半年旅遊服務類投訴達3209件,同比增長170.12%。
省消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旅遊服務類投訴主要集中於合同問題,具體包括:消費者申請退款無法及時聯係商家、商家拒絕退款或要扣除高額手續費;涉境外機票退改簽或境外旅遊退費無統一標準,各家企業對同一問題處理方案不同,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航空公司、酒店方同意無責退訂,全額退款,但承接服務的平台、代理商卻要求扣除高額手續費甚至拒絕退款;部分商家以各種理由拖延履責,導致對消費者的退款承諾未能兌現。
此外,由於消費環境的變化,“宅經濟”“宅消費”成為新現象。消費者長時間處於居家狀態,對互聯網服務的使用程度大幅增加,相關投訴數量隨之增長。《報告》顯示,全省各級消委會共處理互聯網服務投訴43419件,同比增長25.19%。投訴主要集中在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等領域。網絡遊戲方麵的問題主要有:遊戲賬號無故被封、實名認證形同虛設、多種“套路”誘導低齡兒童充值消費、收費環節缺乏驗證、家長未妥善保管支付密碼導致未成年人大額充值等問題。網絡直播方麵的問題,則具體包括直播帶貨的產品質量差、虛假宣傳、售後服務不到位以及未成年人大額直播打賞等問題。特別是未成年人大額網絡遊戲充值和直播打賞的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