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的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證明。然而,盡管中醫藥抗疫有著悠久、輝煌的曆史,但是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中一直處於輔助地位。如何讓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更大作用?
近日,好消息傳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廣中醫一附院”)獲批建設國家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這在廣東中醫院裏是唯一一家。
廣中醫一附院副院長林麗珠透露,目前這一項目已進入招標環節,將按照“平戰結合”的設計要求進行建設,計劃於明年年底建成。在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時,醫院將有200張重症病床的收治能力,補齊中醫參與傳染病防控救治的短板。
■走訪項目
項目: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地點: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16號
短板▷▷
中醫院的傳染病收治能力偏弱
走入廣州三元裏的廣中醫一附院,門診廣場上人頭攢動,帳篷裏醫護人員正在給來院人員派發問卷,測量體溫;急診室裏,醫護人員穿戴著三級防護裝備,忙碌地接診患者。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醫院已恢複正常診療秩序。
廣中醫一附院急診量常年排在廣州市前列。1月21日,戰疫號角一吹響,醫院就迅速建立隔離病房,設置急診病區為第一隔離區,呼吸科作為第二隔離區。發熱病人在第一隔離區排除了新冠肺炎後,就轉入第二隔離區直到出院,阻斷了任何可疑發熱病人進入住院中心樓。
曆次疫情中,中醫藥一直衝在前線。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廣東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的經驗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認可,推廣到全國。
作為收治“非典”患者的定點醫院,廣中醫一附院率先製定以中醫藥為主的治療方案,收治的73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創下患者零死亡、零後遺症、院內零感染的成績。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也大顯身手。廣東所有確診病例均納入中醫辨證論治範圍,全麵落實中西醫聯合會診;從預防、治療到康複,從輕症到重症救治,中醫藥實現診療全覆蓋。廣東各級中醫醫院還派出377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荊州。
然而,目前我國中醫院的傳染病收治能力偏弱,幾乎沒有一家中醫傳染病專科醫院。大部分綜合性中醫院不開設傳染病區,中醫藥難以第一時間大範圍介入重大疫情的救治。以廣東為例,30家新冠肺炎省級定點救治醫院裏,沒有一家中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溫敏勇表示,該院目前僅有2個負壓病房和1台負壓救護車,2間負壓手術室,ECMO和呼吸機設備也相對有限,暫時還不具備收治大量傳染病患者的能力。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呼籲,建議把中醫藥常規納入國家傳染病防治體係,融入到流調、監測、預防、救治、康複、研究等傳染病防控全過程。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就建議,在傳染病防控規劃中,要將傳染病救治體係健全的中醫類醫院納入定點醫院。
行動▷▷
增設ICU病床,培養複合型人才
為補齊中醫院參與疫情防控救治的短板,廣東已經開始了積極布局。今年6月,廣中醫一附院成功申報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項目,是全省唯一一家中醫醫院獲批此項目。
廣中醫一附院不僅擁有中醫臨床基礎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急診重點專科,而且擁有華南唯一的嶺南溫病專門研究機構,彙聚了一批中醫溫病學、中醫急診學名專家,這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林麗珠介紹,醫院將按照“平戰結合”原則著手建設,平時為市民提供日常診療服務,一旦發生重大疫情,就能迅速變身,集中收治傳染病患者,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其他醫院診療服務的衝擊。
改建病房是第一步。醫院將按照重大疫情傳染病隔離要求設計“三區兩通道”。其中,獨立成棟的6號樓將用於收治輕症患者。而5號樓部分樓層將改建成平戰結合的ICU病房,設置200張重症監護病床,在重大疫情發生後,收治重症患者的能力將大大提升。
病房建好了,還要配備專門的醫療設備。林麗珠說,盡管該院目前配備負壓救護車,擁有生物安全等級為二級的P2實驗室等等,但遠遠不能滿足重大疫情的救治需求,需進一步完善建設,提升檢測能力。同時,醫院還需購買專用CT、ECMO等檢查搶救設備。
同時,醫院將按照“平戰結合”思路培養中西醫複合型人才,既熟練掌握重症與傳染性疾病的專業知識,又具備用中醫藥診治傳染性疾病的紮實功底。“尤其是在醫學生的教育上,如何讓西醫學生去了解和接受中醫,尤其是在急性傳染病上的作用,還需要不斷溝通磨合。”林麗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