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 廣東在行動

2022年春運正式落幕 “黑科技”助力春運更安全

時間 : 2022-02-25 10:45:4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同比下降約24.93%,死亡人數同比下降約12.8%,實現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數“雙下降”……2月25日,2022年春運正式落幕,廣東交通運輸係統又一次圓滿完成春運服務保障工作。據統計,截至2月23日,全省累計發送旅客9363萬人次,同比減少22.04%,全省高速公路累計車流量約20800萬車次,日均車流量547萬車次,同比基本持平。

  去年以來,廣東交通運輸係統全方位、多維度、係統化推進係統防範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去年1-11月,全省道路運輸業(屬道路交通領域)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3.1%。

  春運作為檢驗成果的實踐戰場,今年,廣東交通運輸係統從機製保障、人、車、路、企、執法、科技支撐7個方麵,全力以赴高質量做好春運疫情防控和運輸服務保障各項工作,築起係統防範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的堅固城牆。

  機製更完善

  多部門協同合作 項目總承包建設

  2021年起,全省開展係統防範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細化為55項工作,打響廣東交通安全治理攻堅戰。

  “這55項工作中,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的有18項,配合的有23項,省交通運輸廳總共參與的工作有41項。全省交通運輸係統緊緊抓住行業安全監管保障、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群眾與社會監督等主線,從機製保障、人、車、路、企、執法、科技支撐等多方麵發力,加強部門聯動,高效地完成了目標任務。”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靜介紹,相較於多年前更多靠部門單打獨鬥,如今,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機製不斷健全,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公安交管等各個部門間已經形成了協同工作機製。

  協同工作機製也運用到一線實踐中,今年春運前,南沙大橋路政中隊辦公室已前置到海鷗島“聯合保暢工作室”。春運期間,南沙大橋全線設16個路政備勤點,實行在崗班組就地用餐、現場交接班。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高速公路五大隊計劃將事故中隊派駐到海鷗島聯合救援保暢駐勤點,加強與路政、拯救聯勤聯動,加快路麵事故處置速度,提升南沙大橋保暢通能力。

  機製的力量也發揮在危橋改造工作中。長期以來,農村公路是廣東道路交通安全關注的重點。在全省建成18.3萬公裏農村公路的基礎上,廣東緊盯“橋”的環節,發力農村公路橋梁係統防範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

  省交通運輸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楊俊波介紹,廣東交通部門創新采用省集中改造建設總承包“交鑰匙”工程管理模式,將分散在粵東、粵西、粵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公路危橋分別打包,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取建設總承包單位統一實施改造工程。總承包單位按照全省統一的建設標準,進一步優化建設方案,控製工程造價,組織開展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工作,大大減少了前期審批、設計、施工和監理招投標等工作的時間。

  去年,廣東交通部門創新危舊橋改造建設總承包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高質量完成545座危橋的安全改造任務。

  防疫更嚴密

  為跨境車輛提供“一站式”防疫服務

  從嚴從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春運保障工作的頭等大事。今年春運,廣東交通運輸係統持之以恒抓好“兩站一場一港口一服務區”疫情防控,嚴格落實進站旅客“三個100%”(100%測溫、100%健康碼亮碼通行、100%佩戴口罩)和發熱乘客信息登記、移交轉運等工作。

  廣東交通部門堅持聯防聯控,強化重點環節、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持續做好國際港口水運口岸的疫情防控,嚴格落實“一船一案”“一作業一消殺”等製度;充分發揮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首站攔截”作用,做到“批批檢測、件件消殺”。同時,著力抓好入境人員接轉運輸和港珠澳大橋穿梭運輸疫情防控,全麵落實衛星定位裝置和ETC安裝工作,加大跨境運輸車輛日常監控力度。機場、火車站核酸檢測要持續加強,嚴格落實涉疫地區來粵旅客落地核酸檢測工作。

  “我們對於進入服務區的粵港澳跨境車輛,采取標準化和高效化措施,在跨境車輛停靠前做好專班專員個人防護後再進行對接工作,車輛進場後對司機人員進行詳細的信息登記並上報運營指揮所,車輛離開後立即對現場進行消毒消殺處理。”廣州交投北環高速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北環高速形成了高效快捷、通暢無阻的防疫處理通道,為過往跨境車輛提供“一站式”防疫服務。

  科技更智能

  引入雲計算、大數據開展隱患排查

  化解安全風險,除了要靠人技還要靠科技。今年春運期間,廣東交通運輸係統進一步升級安全保障措施,通過引入雲計算、大數據等新科技手段,深入開展隱患排查,營造安全的出行環境。伴隨著一批批“黑科技”設備在春運期間投入使用,老百姓的回家之路愈加安全。

  “許多人眼識別不到的細小裂縫,都無法逃脫檢測係統的‘法眼’。”在連英高速,路麵病害監測係統在眾多“黑科技”是最亮眼的一個。據統計,該係統上線以來,每月減少人工巡檢48次,不僅減少人力成本,還讓細小隱患“無所遁形”。南沙大橋通過運用5GF新技術,實現了路政車載視頻實時回傳監控中心,實現可視化操作和預警,使決策更科學、管理更高效、信息更暢順。樂廣高速利用“智慧眼”——BDS-50雷達+視頻全天候智能橋梁防撞預警係統,對白土北江特大橋實行24小時視頻動態監測,有效降低船撞橋事故發生的風險。

  今年春運後期,寒潮侵襲廣東。在抗冰過程中,智慧交通也“盡顯身手”。京珠北聯合高速交警、氣象局共同打造了“高速公路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平台”,利用雲技術和大數據處理直觀展現地麵溫度、氣溫、降水等動態變化,讓區域之間、路警之間的聯勤聯動更科學、更迅速、更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