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府辦〔2004〕71號 |
━━━━━━━━━━━━━━━━━━━━━━━━━━━ |
關於開展廣東省“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十一五”規劃的編製工作已正 式啟動。我省“十一五”規劃的編製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從現在至2004年 底,組織開展前期研究工作,年底完成規劃基本思路的研究工作;2005年上 半年,起草規劃綱要基本框架、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草案;2005年下半年, 起草規劃綱要草案,對規劃綱要、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草案進行論證,規劃綱要 報省委、省政府審定後提交省人大審議。規劃期原則上以五年(2006-20 10年)為主,部分規劃可根據規劃對象的特點和任務科學確定規劃期。為與全 麵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相銜接,部分規劃可 展望至2020年。 為科學編製好“十一五”規劃,必須切實做好前期研究工作,根據省政府的 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研究確定了《廣東省“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見附 件)。省人民政府意見,整個研究工作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總協調,各級政府、 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認真做好課題前期研究工作,負責各課題的相關部門要 抓緊開展調研、起草報告及組織論證等各項工作,並於今年10月底前將課題研 究報告報送省發展改革委。
附件 廣東省“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一、公開招標的課題(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組織) (一)我省“十一五”發展戰略和發展思路研究 分析“十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和“十一五”期間麵臨的國際國 內發展環境,了解國家宏觀政策取向;分析我省“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 的有利條件和製約因素,以及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剖析深層次矛盾;研究廣東 經濟加快發展、協調發展的製約因素及對策。以科學的發展觀,研究我省未來發 展戰略和發展思路,提出“十一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方針、 重點和政策。 (二)我省人才強省戰略研究 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的現狀與存在問題,及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進 行“十一五”期間我省人才需求預測,並根據我省產業發展的特點,提出培養和 引進人才的方向、重點和舉措;提出提高勞動力素質的措施;提出如何建立和完 善有利於人才成長、人才流動和人才來粵創業的機製和環境。 (三)加快我省東西兩翼和山區發展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兩翼和山區“十五”發展現狀,與全省平均水平和珠江三角洲的差距比較; 妨礙兩翼和山區發展的主客觀原因的深層次分析;“十五”期間省對兩翼和山區 資金和政策支持的情況及效果評估;兩翼和山區加快發展的成功做法;兩翼和山 區產業發展和產業空間布局的思路,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的舉措;改善兩翼和山 區發展環境的對策;促進兩翼和山區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思路和 對策;發揮兩翼和山區與珠江三角洲互動互補作用的途徑;建立科學有效的區域 協調發展機製的思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四)我省調整優化區域空間結構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研究我省空間開發秩序及空間結構的現狀和問題,分析自然、體製和政策方 麵的成因;對“十一五”及2011-2020年未來空間結構進行展望,提出 調整空間結構的必要性;合理劃分空間結構,合理確立空間功能分區和城市功能、 分工,協調好經濟、資源、生態、城鄉、居住、休閑、基礎設施、地上與地下等 各類空間的分布;研究如何按功能區進行人口轉移、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體係布 局等;提出“十一五”期間調整空間結構的主要任務、基本原則和實現途徑;研 究調整空間結構中,省、市和縣(區)政府各自的職責及公共財政支出和投資政 策調整等體製、政策創新。 (五)我省教育體製改革與機製創新研究 “十五”期間廣東教育體製改革的情況及效果評估;影響廣東教育發展的體 製障礙和政策障礙;公共財政體製改革和教育投入體製改革研究;義務教育階段 政府責任與強化保障機製研究;辦學體製改革研究(民辦教育發展、公辦學校多 種辦學模式等);加強高校科技創新與促進產學研相結合的機製研究;研究弱勢 群體教育及資助體係(包括少數民族、婦女、女童、殘疾兒童、流動人口及城市 貧困人口的子女教育);“十一五”期間我省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六)健全廣東社會保障體係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十五”期間我省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狀況,及現行社會保障體係存在的主要 問題;結合擴大就業、城市化、人口流動等問題,研究社會保障製度改革的思路 和階段性目標;如何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體係的覆蓋麵和確定合理的社會保障水 平;如何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係,解決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如何提高社會保險 的統籌層次;如何推行企業補充保險製度和試行地方補充保險製度,建立多層次 的社會保險體係;如何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製度;如何強化社會保險 基金征繳和監管;如何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和社會福利、社會 救濟製度;如何建立健全失業預警和失業調控製度。 (七)我省人口增長和結構變化的預測分析及對策研究 分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和“五普”口徑,對全省以及各區域(珠三角、東翼、 西翼和山區,其中山區按山區50個縣和不含珠三角、兩翼的粵北山區兩種口徑)、 縣域和城市的人口增長(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和結構變化(年齡、城鄉戶籍、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等)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十一五”及2011 -2020年全省以及各區域、縣域和城市的人口增長和結構變化情況特別是新 生勞動力進行預測,提出各階段控製人口增長、優化人口結構以及擴大就業的對策。 (八)兼顧社會效率與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研究 在初次分配如何注重效率、再分配如何注重公平,分析我省國民收入初次分 配的人群分布結構、地區分布結構和行業分布結構;分析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 因,如行業之間差距過大、國有企業分配不規範、不同地區和不同部門間收入分 配差別較大等,分析國民收入再分配的結構及突出問題,提出相應的思路和對策。 (九)我省消費結構轉型升級趨勢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和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消費結構現狀,與沿海省份進行比較、找出差距;分析影響消費的 因素,研究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提出促進消費結構轉型升 級以及由此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對策;提出“十一五”期間增加我省有效需 求、提升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的目標、途徑、重點和政策措施。 二、省發展改革委組織研究(含直接委托)的課題 (一)科學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係研究及指標的相關分析和預測 (二)我省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方案研究 (三)“十一五”期間廣東經濟發展麵臨的國內外環境分析 (四)我省工業產業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研究 (五)我省九大產業規劃研究 (六)我省高技術產業發展研究 (七)加快廣東服務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八)統籌城鄉發展、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九)我省農業基礎設施發展研究 (十)我省能源發展戰略研究 (十一)我省綜合運輸體係發展戰略及發展思路研究 (十二)我省內河航運發展思路研究 (十三)我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研究 (十四)我省“十一五”經濟體製改革研究 (十五)“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製和思路研究 (十六)粵港澳合作發展策略研究 (十七)建立廣東糧食安全預警機製問題研究 (十八)廣東職業教育體係發展研究 (十九)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製度研究 (二十)“十一五”期間規劃建設的重大工程 三、由各廳局組織研究的課題 (一)我省“十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經驗總結 分析“十五”期間我省在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基礎設施、科技教育、生態 環境、人民生活,以及區域發展等方麵目標和有關政策的實現程度;總結“十五” 規劃實施的經驗,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突出的問題,為編製“十一五”規劃 奠定基礎。 負責單位:省統計局 參與單位:省府發展研究中心、省發展改革委 (二)我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生態環境建設、環境保護現狀,及工業化發展過程中我省產業及工 業園區的現狀;研究我省及各地區環境容量和合理人口規模,流域水環境綜合治 理和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問題;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 優化產業布局的方案,遏製和治理環境汙染、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的關鍵環節, 及保持可持續發展的係統性對策和措施。 負責單位:省環保局 參與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局、海洋漁業局 (三)我省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和發展思路研究 分析我省工業化進程現狀、特點及存在問題;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內涵、主要特征、發展戰略,發展思路、階段性目標、 發展原則、發展重點及相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等。 負責單位:省經貿委 (四)加速推進我省信息化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信息化進程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通過信息化與國民經濟 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的更緊密結合,實現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延長國內產業鏈,解決信息化建設中關聯業務間的標準化和避免信息化發展中重 複建設等問題;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推進信息化的重點內容、主要途徑、製 度創新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等。 負責單位:省信息產業廳 參與單位:省經貿委、廣電局、通信管理局 (五)提高我省外源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對外開放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我國在WTO過渡期結束 後,WTO規則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對我省經濟發展、體製改革可能產生的影響; 提出新形勢下我省“十一五”期間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戰略方向、 政策措施及重點任務。 負責單位:省外經貿廳 (六)我省行政區劃調整思路研究 分析我省行政區劃現狀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研究有利於協調發展各地 經濟,減少行政區經濟壁壘、地方保護主義和重複建設的區劃調整原則;提出我 省“十一五”期間合理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民政廳 (七)深化廣東財政體製改革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分析目前財政體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完善財政體製的目標和基本原則, 通過調整省、市、縣政府間收入劃分,達到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的目標,進一步規 範轉移支付製度,實現地區間財力及公共服務水平均衡化;按建立公共財政基本 框架的要求,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完善省以下財政體製的基本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財政廳 (八)我省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分析束縛我省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製性障礙;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 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和機製創新,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界限,最大限度地優化文 化資源配置,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建立起覆蓋 全省、結構合理、機製靈活、技術先進、優勢明顯並與國際接軌的廣東文化產業 體係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文化廳 (九)我省農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及縮小教育城鄉差距的思路和對策 分析當前農村教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加快 發展欠發達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加強農村技術培訓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教育廳 參與單位:省勞動保障廳 (十)提高廣東農村衛生和社會保障水平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分析廣東農村衛生和社會保障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 期間完善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的辦法和分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係的思路與對策。 負責單位:省衛生廳 參與單位:省民政廳、勞動保障廳 (十一)我省旅遊區域協作研究 分析我省旅遊區域合作的現狀和存在的製度性障礙;預測我省旅遊市場的發 展前景;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加強旅遊區域合作,實現各方旅遊資源、 產品、市場和信息共享,推進省內、省際旅遊合作、粵港澳旅遊合作和國際旅遊 組織間的協作,推動我省旅遊經濟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旅遊局 (十二)我省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分析當前我省國有企業及國有企業改革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研究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 結構戰略性調整,改革國有企業產權製度,建立健全新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製, 強化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等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國資委 (十三)我省中小企業發展思路和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與沿海其他發達省份的比較,及我省中小企 業發展滯後的原因;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發展環境, 給予大中小企業以及不同所有製企業平等發展機會的思路和對策,及扶持中小企 業發展的政策。 負責單位:省經貿委 (十四)推進我省流通業現代化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流通業發展的現狀和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我省流通業實現國 際化、現代化的主要障礙;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流通業綜合協調發展的 重點,以及在市場主導的前提下,促進現代流通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經貿委 (十五)我省人口老齡化趨勢、問題及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人口年齡結構的曆史對比和未來發展趨勢;研究人口老齡化所帶來 的社會問題,及國內外成功的經驗;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保障老齡人口生活 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民政廳 參與單位:省人口計生委、勞動保障廳 (十六)我省社會治安管理機製及措施研究 分析我省,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社會治安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研究 世界發達國家和國內兄弟省市在社會治安管理方麵的成功經驗;提出我省“十一 五”期間適應社會發展形勢,實施科技強警戰略,推進現代警務機製建設,提高 社會治安打防控整體水平,營造良好社會治安環境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公安廳 (十七)我省加強法製建設的思路和措施研究 分析我省法製體係建設現狀及所麵臨的主要問題;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 期間,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法製保 障和進一步完善我省法製體係的思路和對策,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的立法計劃。 負責單位:省法製辦 (十八)我省土地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研究 分析我省及各地土地資源的現狀、土地資源利用和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各類 土地資源的需求和供給情況;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合理開發、利用、調 配各類土地資源的主要模式與管理機製,包括利用模式、分配模式、保護模式、 管理體製及運行機製等。 負責單位:省國土資源廳 參與單位:省林業局、海洋漁業局 (十九)我省防災減災體係建設研究 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分析自然災害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影響;研究 提出“十一五”期間提高自然災害預測預警的技術水平,增強對災害發生的規律 性的認識,建立和完善各種災害的統一標準以及災害預測預警機製、應急指揮救 援機製和城鄉應急儲備機製,形成與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防災減災體係的 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地震局 參與單位:省三防指揮部、農業廳、民政廳、氣象局、人防辦 (二十)我省安全生產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近年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原因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研究提 出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控製指標體係,加強安全生產法製建設,加大安全生產行政 執法力度,加快建設我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係和建立預警救援機製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安全生產監管局 (二十一)我省食品藥品質量監督保障體係研究 分析我省食品藥品行業發展的現狀和主要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我省“十一 五”期間加強食品和藥品質量監管力度,打擊造假製假行為,斷絕有害食品和藥 品的流通渠道,切實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的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參與單位:省衛生廳、工商局、質監局、農業廳、經貿委、海洋漁業局 (二十二)我省事業單位改革思路與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事業單位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研究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間 事業單位改革的思路、目標及原則,及下一步我省事業單位改革的主要任務及相 關對策和措施。 負責單位:省編辦參與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二十三)我省房地產業發展需求預測及對策研究 分析我省房地產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研究我省“十一五”期間房地產業 發展需求的合理規模;提出建立完善住房供應體係,加快空置房消化,合理控製 房地產開發用地和商品房開發規模,培育和促進住房消費,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的 思路和對策。 負責單位:省建設廳 參與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