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辦〔2004〕77號
轉發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關於加強我省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發展改革委、水利廳《關於加強我省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的有關問題請逕與省發展改革委、水利廳聯係。
yabo 11选5
二〇〇四年八月二日
關於加強我省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意見
省發展改革委 省水利廳
(二〇〇四年七月六日)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各級黨委、政府把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作為關心群眾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件大事來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全省共解決了366.7萬人的吃水困難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1.1%。為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省委、省政府於2002年在韶關市召開解決嚴重缺水地區用水問題現場會,並加大對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投入力度。省級財政分三次共安排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專項資金8.68億元,重點解決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的農村飲水困難問題。這些項目完成後,將可以解決554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2003年8月,省委、省政府把農村飲水工程列為十項民心工程之一。2004年5月,省委、省政府又在湛江市召開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現場會,全麵推進我省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為確保完成這一民心工程的順利實施,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增強解決農村飲水問題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我省農村供水的發展經曆了由解決飲水困難問題,到解決飲水安全問題,進而到普及自來水三個層次的發展過程。由於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目前我省農村飲水同時存在飲水困難、飲水安全和尚未普及自來水三個層次的問題。處在第一層次,需要解決飲水困難問題的群眾仍有180.1萬人,其中山區119.3萬人;處在第二層次,需要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的群眾有1600萬人;處在第三層次,需要發展自來水改善飲水條件的群眾有1490.3萬人。農村飲水困難和安全已成為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建設,事關農民切身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事關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的意義。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農村飲水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讓我省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廣大農民,努力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二、明確任務,重點突破,全麵改善農村飲水條件
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要適應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先急後緩、量力而行、先生活後生產、講求實效”的原則,重點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全麵改善農村飲水條件,提高生活用水的質量和供水的保證率,確保飲水安全,逐步普及和發展農村自來水,實現農村供水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
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用2年時間(2004年-2005年)重點解決農村180萬人飲水困難問題;用5年時間(2004年-2008年)全麵解決16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使全省農村自來水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生活用水的質量和供水保證率,力爭2010年全省廣大農村群眾基本用上自來水。
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發揮水資源效益
各級發展改革和水利、建設等部門要根據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認真編製總體規劃和分年度實施方案。規劃要綜合考慮水質、水量和水源的基本情況,合理布局。要加強對水源的可靠性論證,確保水源布局科學、合理、穩定,優先考慮就近引用水庫水和水質較好的河流上遊河段的水,以及山泉水、優質地下水等。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水利工程和供水工程,並積極推行城鄉區域一體化供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要把近期解困與遠期發展、集中解決與分散解決結合起來。供水方式要優先考慮規模集中供水,采用先進製水工藝,降低運行費和管理費,提高運行效益並減輕農民水費支出。規劃要統籌考慮工程的籌資方案、運行管理體製和水價方案。同時,還要注重水源地的保護與水質檢測體係建設。
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渠道籌集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資金
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政策帶動、社會聯動”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工程的投融資體製改革,推行投資主體招標,大力吸引社會投資,運用市場化機製籌措建設資金,加快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盡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和安全問題。為推動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各地在兩年內解決18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問題。市、縣政府要根據省下達的任務,層層落實責任,抓緊落實地方財政資金和其它建設條件,確保如期實現農村飲水解困目標。在重點解決農村飲水困難的同時,要抓住國家利用國債資金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有利機遇,多方籌集資金,加快解決1600萬人的飲水水質不達標問題。
五、強化工程建設管理,高質高效建好農村飲水工程
農村飲水工程的質量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必須加強領導,強化建設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各地要將農村飲水工程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層層落實領導責任製和技術責任製。各職能部門要在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做好規劃、工程設計及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做到建設一宗,完成一宗,充分發揮農村飲水工程的效益。各級發展改革、水利部門要切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要規範工程建設管理,嚴格執行法人責任製、招投標製、合同製和監理製。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建設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要加大透明度,對每宗飲水工程的投資構成及使用情況實行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審計、監察部門要加強專項審計和監察工作,嚴肅查處違法事件。項目完成後,要按程序嚴格組織驗收。
六、健全運行管理機製,促使農村飲水工程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一)建立權責明晰的農村飲水工程管理體製。
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實行“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明晰我省的農村飲水工程所有權,落實工程建設和管護責任。以國家和集體投資為主興建的鄉鎮集中供水工程,由縣或鄉鎮授權的項目法人負責管理。集體投資興建的單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村民委員會或工程受益範圍內的用水合作組織負責管理。由社會投資者投資興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業主負責管理。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戶負責管理。
(二)建立靈活有效的農村飲水工程運行機製。
各地要因地製宜,在維護農民用水權益的前提下充分引入市場競爭,積極探索新機製,調動工程投資者和管理者的積極性。采用自主經營、聘用製、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搞活經營權,落實管理權。供水管理機構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製度,規範管理行為,在確保安全生產和正常供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要建立定期報告製度,自覺接受水利、衛生、物價、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自覺接受用水戶和社會的監督、質詢和評議,形成有效的約束監督機製。
(三)合理確定水價,實行分類計價。
農村飲水工程的服務對象是千家萬戶的老百姓,水價必須公開、公正、合理。以國家和集體投資為主興建的鄉鎮供水工程、由社會投資者興建的集中供水工程,其水價由縣級以上政府物價部門按有關政策合理核定;對集體投資興建的單村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水價由村民委員會或受益戶自主製定。對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要實行分類計價,逐步推行定量供水、超額加價的辦法,通過行政和經濟手段,達到既節約水資源又使供水工程良性運行的目的。
(四)加強水源保護,嚴格水質檢測。
要抓好水源保護區的管理工作。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嚴禁進行各項開發活動和排汙行為,以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威脅飲用水源安全的汙染源,應堅決搬遷或關閉,嚴禁新建、擴建影響飲用水安全的建設項目。各級水利、建設、環保、衛生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對農村自來水的水源和水質監督管理工作。要定期對水源水質、製水水質、配水水質等進行必要的檢測,保證生活飲用水達到《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的要求,確保農村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