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yabo 11选5 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4-00162 分類: 科技、教育、通知
發布機構: yabo 11选5 成文日期: 2004-09-06
名稱: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教育部等部門《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4〕86號 發布日期: 2004-09-06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教育部等部門《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4-09-06  瀏覽次數:-

紅頭.gif

粵府辦〔2004〕86號

橫線.png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教育部等部門

《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教育部等部門〈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的通知》轉發給你們。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請一並貫徹執行。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積極推進農村教育工作。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下,我省教育工作成效顯著,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但是,農村教育特別是粵北和東西兩翼農村教育的總體水平仍然偏低,發展很不平衡,因此,全省尤其是粵北和東西兩翼各級政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積極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認真學習領會本通知精神並參照其具體要求,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切實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2009〕19號)、省委、省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2004-2020年)〉的通知》(粵發〔2004〕13號)和省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決定的意見》(粵府〔2004〕4號),積極推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盡快實現我省高水平、高質量全麵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全麵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

  二、精心組織,健全機製,進一步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提高農村中小學辦學水平。堅持“實事求是,因地製宜,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方針,積極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各地級以上市、各縣(市、區)教育、財政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多方籌措資金,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保證專款專用,確保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按計劃順利進行。

  要建立健全中小學布局調整運行機製和義務教育權利救濟機製,注意處理好布局調整與義務教育控製輟學率的關係,切實保障農村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防止因學校布局調整而出現學生輟學。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布局調整規劃,結合實際製定中小學布局調整年度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三、采取措施,嚴格管理,加快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采取措施,加大寄宿製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改善寄宿學生的生活條件。凡是有住宿生的學校,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學生宿舍、食堂和浴室、衛生間等設施達到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建設部《農村普通中小學建設標準(試行)》(建標〔1996〕640號)規定的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基建程序,加強對項目的管理和監督,嚴禁違規建設和挪用、貪汙建設資金。

  四、講求實效,狠抓落實,繼續做好教育扶貧工作。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要繼續按照《轉發省教育廳關於教育對口扶貧和學校對口支援工作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01〕121號)和《印發關於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市與山區市縣對口幫扶實施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02〕78號)的要求,認真規劃,健全製度,落實措施,切實做好我省省內教育對口扶貧和學校對口支援工作,加快推進農村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教育對口扶貧工作的期限延長至2007年。

  各級政府要在繼續實行並完善農村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製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助力度,逐步推進免費義務教育,切實保障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yabo 11选5

二〇〇四年九月六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教育部等部門

《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的通知

國辦發〔2004〕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

貫徹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二〇〇四年二月十六日


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

教育部 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

(2004年2月6日)


  為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2003〕19號),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實現西部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

掃除青壯年文盲(以下簡稱“兩基”)目標,特製訂《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

  一、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的形勢和挑戰

  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是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著眼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根本上解決西部地區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和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將有力地推動西部地區教育的發展,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西部大開發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西部地區“兩基”攻堅關係到我國全麵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全麵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的實現。2000年,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兩基”目標;到2002年底,“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1%。近年來,經過西部地區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西部教育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但教育發展的總體水平仍然偏低,發展很

不平衡。西部地區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6.7年,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年;“兩基”人口覆蓋率僅77%,低於全國14個百分點;15歲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9.02%,高於全國2.3個百分點。截至2002年,西部地區仍有372個縣(市、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8個團場,共410個縣級行政單位尚未實現“兩基”,涉及345萬平方公裏國土和8300多萬人口。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已經成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實現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目標,是一項十分艱巨、複雜的任務,麵臨著嚴峻的挑戰。

  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落後,地方財政困難,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教育基礎薄弱,義務教育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到2002年,西部地區未實現“兩基”的372個縣(市、區)中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15個,占58%;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普遍簡陋,必備的學生寄宿條件嚴重不足;現有教師不適應及合格師資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現;在少數地區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人民群眾貧困麵大、貧困程度深,適齡少年兒童就學麵臨困難,普及義務教育任務艱巨。全國尚未脫貧的3000萬人中,絕大部分生活在西部,農村人均

純收入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一些地區剛剛解決溫飽,相當一部分地區尚未完全脫貧,加之西部農村家庭大多都有兩個或更多的子女,人民群眾難以承擔基本的教育支出。據2002年統計,西部地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學五年保留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等指標,大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即使是已通過“兩基”驗收的縣,其普及程度也是低水平、不穩定的,一些地方初中輟學率高達10%以上。

  西部大部分地區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教育成為“兩基”攻堅的難點。截至2002年,西部372個未實現“兩基”的縣(市、區)中少數民族聚居

縣占83%。西部農村地區一些習俗和宗教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家長送子女上學的積極性;雙語教學的環境對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普及已經成為各民族共同發展的緊迫要求。

  西部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辦學形式使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低水平的教育投入難以保證基本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西部地區地廣人稀,有一師一校點約9萬個,占全國校點的80%以上;人口分布極不均衡,在一些高山、高原、高寒及牧區、半農半牧區和荒漠地區,80%左右的初中生、50%左右的小學生需要寄宿;特殊的辦學形式使得學校布局分散、校舍建設成本普遍較高,原本短缺的教育經費難以滿足基本的教育需求,適齡少年兒童“進不來、留不住”成為“兩基”攻堅的難點。此外,全國127個邊境縣中,有106個在西部,這些邊境地區的學校建設代表著國家的形象。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在發展教育、振興西部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以最大的決心和最有力的措施推進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堅持發揚“領導苦抓、部門苦幫、群眾苦幹”的扶貧攻堅精神,奪取西部“兩基”攻堅戰的勝利。

  二、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的目標和任務

  (一)主要目標。

  1.到2007年,西部地區整體上實現“兩基”目標,“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掃除600萬文盲,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2.到2007年,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分別實現各自的“兩基”目標,切實鞏固提高現有的“兩基”成果,完成攻堅任務,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國家的“兩基”評估驗收。

  3.截至2002年尚未實現“兩基”的372個縣(市、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8個團場,到2007年,除特別困難的達到國家“普六”驗收標準外,其餘的要達到國家“兩基”驗收標準。

  (二)主要任務。

  1.新建、改擴建一批以農村初中為主的寄宿製學校,保障“兩基”攻堅縣擴大義務教育規模的需要,安排好西部地區新增130萬初中生和20萬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加大對西部地區現有學校的改造力度,使確需寄宿的山區、牧區、高原和邊遠地區學生能進入具備基本辦學條件的寄宿製學校學習。

  2.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製訂本地區的“兩基”規劃。結合中央已經安排的專項資金,調整省級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兩基”攻堅的投入,基本消除現有中小學危房,保證辦學條件基本達到規定標準,保障學校正常運轉所需的公用經費,切實降低輟學率,提高教育質量。

  3.建立較完善的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資助製度,切實保障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中央和地方通過“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活費)等方式加大資助力度,到2007年,力爭使中西部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普遍得到資助。

  4.西部地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保障“兩基”攻堅縣的教職工(包括按國家編製標準新增教師)的工資發放,建立中央財政用於教師工資轉移支付的監管

機製。做好對西部地區農村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加大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到2007年,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學曆合格率分別達到95%和

90%以上。

  5.穩步推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到2007年,使西部地區農村初中基本具備計算機教室,小學基本具備衛星教學收視設備和教學光盤播放設備及成套教學光盤,小學教學點具備教學光盤播放設備和成套教學光盤。

  三、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

  1.在繼續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二期)”和“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礎上,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共同實施“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中央重點補助“兩基”攻堅縣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幫助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寄宿製初中和小學。

  2.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統籌使用好中央下達的各項資金,在合理布局、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加快當地農村現有初中學校的改擴建步伐,改善基本的辦學條件,滿足更多確需寄宿的農村學生的要求,切實鞏固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對確有困難的地區,中央適當予以補助。

  3.農村寄宿製學校的設置要同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和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在實施“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中,要統籌考慮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育信息化、開展勤工助學、扶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學校運轉經費的保障。

  4.整合各種教育項目,有效配置教育資源。“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要與“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二期)”和“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綜合考慮、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兼顧西部農村地區的“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證資金的使用效益。

  5.中西部地區要根據義務教育合理布局的需要,進一步改善現有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保障基本的教學和生活需要。中央將視各地工作情況給予適當的

獎勵支持。

  (二)扶持西部農村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

  1.中央財政將逐年擴大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的範圍,逐步使西部農村地區家庭經濟困難的中小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地方各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幫助學校減免困難學生雜費,並為必須寄宿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補助。西部地區各級人民政府要製定政策,因地製宜地為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提供條件,幫助改善學生生活。

  2.國家繼續對西藏自治區的農牧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實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政策;繼續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6個邊境縣和特殊

困難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

  3.落實對捐資助學單位和個人的稅收優惠政策,納稅人通過非營利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農村義務教育提供的捐贈,在應納稅所得額中全額扣除。

  (三)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

  1.在2003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農村小學教學點基本配備教學光盤播放係統,在農村小學基本建設衛星教學收視點,在農村初中建設計算機教室,不斷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緩解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短缺和師資不足的矛盾。

  2.中央資金將主要支持西部農村地區中小學校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各地在規劃布局時要做到科學、合理,並注意與新實施的西部地區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相結合。

  3.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製定相應的配套政策,積極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設施的日常運行和維護機製,保證必要的運行經費。大力開發適應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特點的遠程教育資源,支持開發適應少數民族特點和雙語教學的遠程教育資源。

  (四)大力加強西部農村地區教師隊伍建設。

  1.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西部農村地區地域廣闊、人口居住分散、學校規模小等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核定中小學教師編製。要按照“兩基”攻堅要求,製定教師隊伍建設規劃,調整、配備、補充合格教師。嚴格教師資格準入製度,嚴把進人關。

  2.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製定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西部“兩基”攻堅縣任教,認真落實城鎮中小學教師到鄉村服務期製度,繼續組織好“教育對口支援”和“西部大學生誌願者計劃”,滿足西部地區普及義務教育對合格師資的需求。

  3.要注意為新建、改擴建寄宿製學校配備和補充合格教師,選派符合任職條件的校長,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在“教師網絡教育聯盟”中設立專門針對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的遠程培訓項目。

  4.開展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師特別是漢語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提高教師“雙語”教學能力。

  (五)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1.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課程和教學改革,因地製宜地實施素質教育。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強對貧困地區初中實驗室、圖書室的建設,保證實驗課的開課率,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要結合當地的實際開展體育和藝術教育,民族地區要與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2.要根據西部多民族聚居、邊境線長的特點,開展生動活潑的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國防教育。積極動員各民族愛國人士支持本民族教育的發展。堅持宗教與教育相分離的原則,切實防範境內外非法宗教勢力的滲透。

  3.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功能,加強新形勢下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統籌,在實現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基本要求時,在農村初中適當增加職業教育內容。努力把農村學校建設成為農村黨員培訓的基地,農民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動的基地。

  (六)加大教育對口支援力度。

  1.繼續實施“東部地區學校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學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學校對口支援本省貧困地區學校工程”,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優秀教育工作者赴西部“兩基”攻堅縣任教、掛職,並幫助培訓西部“兩基”攻堅縣中小學校長、教師。

  2.建立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縣(市、區)、本地大中城市對口支援“兩基”攻堅縣的製度,有重點地選擇若幹項目進行援助,從資金、物資、人員等方麵支持“兩基”攻堅工作。

  3.進一步完善中央國家機關和省級黨政機關與西部貧困地區的對口幫扶製度,著力幫助解決好西部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問題。

  (七)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兩基”攻堅中的責任。

  1.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製。西部各省級人民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有“兩基”攻堅的主要責任,縣級政府負有對本地教育發展規劃、經費安排使用、校長和教師人事方麵進行統籌管理的責任。

  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中央財政將加大支持力度,並視各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國發〔2003〕19號)和實施本計劃的情況,實行“獎補結合”的方式,在經費分配上給予支持。省級人民政府要均衡本行政區域內各縣財力,逐縣核定並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的轉移支付。在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過程中,要保證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不低於改革前的水平並力爭有所提高。

  3.西部地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努力做到本級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的“三個增長”;確保中央和上一級政府用於教育的轉移支付不被挪用和截留;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完善教師工資發放的省長(主席、市長)負責製;確保校舍安全,加大農村初中、小學危房的改造力度;確保“兩基”攻堅縣中小學的公用經費,補足實行“一費製”後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缺口;確保“兩基”攻堅各項工程配套資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設的質量。

  4.縣級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有關教育經費預算的執行情況並接受監督。鄉(鎮)人民政府要大力支持“兩基”攻堅,以多種形式支持當地義務教育的發展。

  四、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的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

  (一)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領導小組負責本計劃的組織實施。

  1.教育部要切實把西部地區“兩基”攻堅擺在教育工作重要位置,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做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的規劃工作,加強組織和領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2.發展改革委要把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安排必要的建設資金用於攻堅工作,按建設程序加強項目管理。

  3.財政部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保障職能,安排好專項資金用於攻堅工作,按照要求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4.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在研究西部開發年度建設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兩基”攻堅的需要,將“兩基”攻堅作為西部大開發的一項重要任務,擺在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實行地方政府領導責任製。

  1.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把“兩基”攻堅列入重要日程,確保保障經費和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製訂具體的組織實施計劃。省長(主席、市長)親自抓,負總責。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精心組織實施。

  2.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縣實行政府一把手負責製,在完成攻堅任務之前,不準使用政府資金購買小汽車、興建賓館和新蓋辦公樓。

  3.嚴格實行“兩基”攻堅工程項目招標製、項目管理製和工程監理製。工程規劃和建設情況要適時公開,接受新聞媒體和群眾的監督。

  (三)加強對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的監督檢查。

  1.國家每年組織專項督察和檢查,對履行“兩基”目標責任、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各項工程、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等情況作出評估。對未能切實履行有關責任的地方,要限期糾正,必要時將暫停中央專項經費的撥付。

  2.建立責任追究製度,加強對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各項工程建設的監督檢查。對於挪用、侵占專項經費,提供虛假材料騙取專項經費以及由於規劃失誤和工程質量問題造成損失的,要及時予以查處。

  3.國家教育督導部門要將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的實施和“兩基”攻堅縣的督導驗收作為今後一段時期督導工作的重點,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省級教育督導部門要按照國家的評估驗收辦法,組織對攻堅縣的評估驗收。評估驗收要堅持標準,嚴格程序,嚴禁弄虛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