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yabo 11选5 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1-00138 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通知
發布機構: yabo 11选5 成文日期: 2001-12-29
名稱: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1〕125號 發布日期: 2001-12-29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1-12-29  瀏覽次數:-

yabo 11选5
.gif

粵府辦〔2001〕125號

━━━━━━━━━━━━━━━━━━━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現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76號)轉發給你們,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請一並貫徹執行。

  一、各地要進一步加大貫徹《動物防疫法》、《草原法》、《種畜禽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力度,依法強化畜牧行業行政管理。要穩定動物防疫機構,重視防疫隊伍建設。重點是努力抓好畜禽產地檢疫、屠宰檢疫以及人畜共患傳染病的防治工作;規範種畜禽、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以及人畜共患傳染病的防治工作;規範種畜禽、獸藥、飼料生產經營以及質量監督的管理;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獸藥、飼料、添加劑、種畜禽等違法行為,淨化市場,維護畜牧業安全生產和人民身體健康。

  二、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畜牧行業整體素質提高。畜牧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穩定發展生豬、家禽、適當發展珍禽,加快發展牛羊兔等草食動物,重點提高質量,突出發展奶業生產”。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因地製宜地製訂總體規劃,推進畜牧業區域化生產。珠江三角洲地區,應發揮毗鄰港澳和技術、資金等優勢,逐步將具有出口創彙潛力大的“三高”牧業項目向山區轉移;沿海地區應合理利用水麵和灘塗多的優勢重點發展水禽生產,建立水禽生產帶;粵西、粵北地區應發揮具有秸稈、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以肉牛、肉羊生產為重點的草食動物。山區應充分發揮山地資源優勢,在發展草食動物的同時,大力發展山地養雞;大中城市郊區重點發展奶品生產和加工,積極推進學生飲用奶計劃,使廣東畜牧業形成區域性生產格局。

  三、進一步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必須對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銷售過程嚴加監管,嚴禁違禁藥物和添加劑的使用,同時要規範畜禽飼養場的用藥時間、方法及監測措施,加快實施飼料安全工程和獸藥殘留監控計劃的實施,健全畜產品質量標準體係,全麵提高畜禽產品質量,以確保畜禽產品的安全衛生。


yabo 11选5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01〕7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農業部《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已經國務院批準,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二〇〇一年十月二十日


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

(農業部 二〇〇一年十月四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畜牧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從根本上扭轉了主要畜產品長期短缺的局麵,肉、蛋總產量躍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畜牧業已由傳統的家庭副業發展成為農村的支柱產業。但目前畜牧業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還不相適應。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大力發展畜牧業,是實現“十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現就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有關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快發展畜牧業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任務。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中心任務。大力發展畜牧業,有效地轉化糧食和其他副產品,可以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促進農業向深度和廣度進軍,是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措施。大力發展畜牧業,更多地吸納農業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農業資源,是新階段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業將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對外開放,加快發展畜牧業,有利於發揮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不失時機地加快畜牧業發展。我國農產品供求關係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糧食供求平衡、豐年有餘,現有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畜牧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階段,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鄉居民膳食結構中動物性食品消費將逐步增加,發展畜牧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必須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三)盡快把畜牧業發展成一個大產業。畜牧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要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麵向市場,依靠科技,優化畜禽品種結構,加強飼料生產和草原建設,強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產品加工水平,使我國畜牧業發展邁上一個新台階。力爭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實現我國畜牧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根本性轉變,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明顯提高,畜牧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明顯提高,畜產品出口競爭力明顯提高。

  二、大力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和布局

  (四)明確畜牧業結構調整重點。要把研究、開發和推廣畜禽優良品種、提高畜產品質量作為調整畜牧業結構的重點。努力增加名特優新畜產品,實現品種結構多樣化,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穩定發展生豬和禽蛋生產,加快發展肉牛、肉羊和肉禽生產,突出發展奶牛和優質細毛羊生產。提高奶類在畜產品中的比重,積極推廣和實施“學生飲用奶計劃”。

  (五)優化畜牧業區域布局。在積極發展牧區畜牧業的同時,加快農區畜牧業發展。農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應以糧食轉化為主,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養殖和專業飼養小區。注重牧區草地生態保護,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產經營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欄率和商品率。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郊區要發揮科技、人才和市場優勢,加快集約型畜牧業發展,率先實現畜牧業現代化。

  三、加強良種繁育、飼料生產和疫病防治體係建設

  (六)加大畜禽良種體係建設力度。堅持國內培育與國外引進相結合的方針,在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畜禽品種、加大選育工作力度的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優良品種,提高良種生產和畜產品質量水平。加強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重點建設一批畜禽良種場(站)和種質資源保護場(區)。建立多種形式的種畜禽生產基地。健全種畜禽質量監督體係,嚴格執行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製度,加強對種畜禽生產經營的法製管理,保護廣大農牧民的利益。

  (七)建設高效安全的飼料生產和監管體係。高效安全的飼料生產體係是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優質飼料生產基地,增加飼料供應能力。繼續做好秸稈養畜過腹還田工作,鞏固已有成果,擴大示範,加速推廣。大力發展飼料工業,實現糧食轉化增值,開發飼料新品種,健全和完善飼料工業體係,優化飼料生產結構,深化企業改革,提高飼料工業技術水平。建設飼料安全保障體係,加強飼料生產和安全監管,完善飼料衛生標準和檢測標準,依法開展飼料質量檢測監督,堅決查處在飼料產品中使用違禁藥品和濫製亂用飼料添加劑的行為。

  (八)強化動物疫病防治體係建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對於嚴重危害畜牧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要製定防治預案,實施計劃免疫。加快動物疫病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疫情測報、防治係統;預防和撲滅動物疫病所需的藥品、生物製品和有關物資,應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保證適量的儲備。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嚴格控製染疫動物及產品的流通。加強口岸檢疫,嚴防境外動物疫病傳入。依法對進口動物產品的國外生產、加工、存放實行注冊登記製度,嚴格衛生檢驗檢疫。建立注冊獸醫製度,規範從業獸醫行為。健全獸藥管理法規、質量標準和監察體係,推行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實施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加大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獸藥產品的力度,確保畜產品安全衛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在基層,要加強縣鄉防疫隊伍建設。

  (九)加強對轉基因畜禽產品生產、安全的監管。建立健全農業生物技術的安全法規及行政管理程序,對畜禽動物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行有效監督和控製。

  四、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地資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資源。草原牧區要推行以草定畜,劃區輪牧,科學管理,提高草地畜牧業的綜合效益。半農半牧區實行草田輪作,舍飼圈養。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開發南方草山草坡。落實草原家庭承包製,調動廣大牧民發展牧業生產、保護和建設草原的積極性。

  (十一)強化草原建設、保護和監管。加快牧草種籽基地建設和草場水利設施建設,推廣人工種草、飛播種草、圍欄封育和改良草場。建立基本草地保護製度,嚴格控製草地的非牧業使用。堅決禁墾牧區草原,製止采集發菜、濫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蟲害綜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類自然保護區,保持草地生態多樣性。按照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盡快製定草地生態建設規劃,切實做好退耕還草和天然草原保護工作。要加強草原防火的宣傳力度,提高草原地區廣大幹部和農牧民的防火意識;同時,完善草原防火各項製度,充實防撲火設施裝備,提高防撲火能力。

  五、大力推進畜牧業科技進步

  (十二)加強畜牧業科學技術研究。圍繞影響畜牧業發展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集中力量,聯合攻關。對畜牧業生產、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內又難以突破的關鍵技術,要積極組織引進。加快獸醫高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加強動物重大疫病流行規律和畜禽重要經濟性狀遺傳規律等基礎研究。支持畜牧業科研、教學單位與企業聯合,發展高新科技企業。

  (十三)加大畜牧業技術培訓和推廣力度。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畜牧業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繼續實施“豐收計劃”和推廣一批適應性強、增產增收效果明顯的畜牧業先進實用技術,突出抓好畜禽品種改良、動物疫病診斷及綜合防治、飼料配製、草原建設和集約化飼養等技術的推廣。同時,要穩定畜牧業技術推廣機構和隊伍,積極鼓勵科技人員到生產第一線服務,切實改善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畜牧業技術推廣的新機製,不斷提高服務功能和水平。加強畜牧業科技教育和培訓,實施畜牧獸醫行業職業資格證書製度和“綠色證書工程”,提高畜牧業技術人員和農牧民的整體素質。

  六、促進畜產品加工轉化增值

  (十四)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力強的畜產品加工企業。支持這些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引進,加快在畜產品加工、保鮮、儲運等環節的技術創新步伐,促進企業重質量、創名牌,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根據市場需求,以肉類和奶類加工為重點,以冷卻肉、分割肉、液態奶為突破口,生產方便衛生的肉、奶製品,開拓畜產品消費市場。搞好動物副產品綜合利用,實現多次轉化增值。

  (十五)發展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產業化經營是促進畜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鼓勵畜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公司加農戶等形式,發展產業化經營,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擴大畜牧業生產規模。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的購銷關係和合理的利益聯結機製,更好地帶動農牧民致富和區域經濟發展。

  (十六)促進畜產品出口。賦予有條件的畜產品加工銷售企業進出口權,鼓勵畜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強無規定疫病示範區建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衛生質量檢測監督,努力提高我國畜產品的國際市場信譽,擴大出口。

  七、加強畜產品市場體係建設

  (十七)建立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畜產品市場體係。繼續建設多種形式和規範的初級市場,重點發展產地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鼓勵采取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及網上交易等方式,拓寬畜產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場規則,規範企業行為,打破地區封鎖、部門壟斷,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推廣“綠色通道”的做法,保證鮮活畜產品的運銷暢通。完善羊毛拍賣製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積極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等中介組織,為農牧民進入市場提供優質服務。近年來,各地生豬和禽蛋的民營運銷組織十分活躍,對於搞活畜產品流通,穩定和促進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應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加以扶持和推廣。

  (十九)加強對畜產品的質量監管和信息服務。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標準體係,加強質量檢測監督。逐步推行畜產品標準化生產,實現畜產品的優質優價。加強信息服務,建立健全多種形式的信息傳播網絡係統,完善畜產品生產、銷售和消費信息的收集和發布製度,為農牧民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市場信息,正確引導畜產品生產和流通。

  八、加大對發展畜牧業的領導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強對畜牧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把畜牧業作為一個大產業來抓,製定並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切實解決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麵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十一)多渠道增加對畜牧業的投入。各級政府增加的投入,重點用於加強良種繁育、疫病防治、飼料安全、科技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草地生態治理和草原建設,穩定和保護畜牧業生產能力,提高畜產品質量。金融部門在注意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要努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增加對畜牧業的貸款,重點支持發展優質畜產品規模化生產、農戶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飼料和獸藥生產。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畜牧業,加快畜牧業利用外資步伐。

  (二十二)完善畜牧業法規,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製定和完善有關畜牧業的配套法規和實施辦法,加強普法宣傳,加大執法力度。同時,要穩定畜牧業執法機構,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