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yabo 11选5 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3-00105 分類: 綜合政務、通知
發布機構: yabo 11选5 成文日期: 2003-04-21
名稱: 印發廣東省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3〕31號 發布日期: 2003-04-21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印發廣東省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3-04-21  瀏覽次數:-

W020090915596865939664.gif

粵府辦〔2003〕31號

QQ截圖20220511153045.jpg

印發廣東省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廣東省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工作方案》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2002年,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省政府第二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審查工作已經完成, 清理審查結果業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將於近期向社會公布。到2002年底,深圳、珠海、汕頭、惠州、東莞、中山、江門、佛山、湛江、揭陽等10個市已完成第二輪改革,廣州、韶關、肇慶、潮州、雲浮等5個市正在進行第二輪改革,河源、陽江、茂名、清遠等4個市已完成第一輪改革,梅州、汕尾市正在進行第一輪改革。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促進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要研究並及時處理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認真做好有關工作的後續監管和銜接,防止出現管理脫節。

  各地區、各部門在執行中有何問題,請逕向省計委反映。


yabo 11选5

二〇〇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廣東省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工作方案


  一、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省第九次黨代會和省委九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根據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適應我國加入WTO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變政府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改革,改變政府機關作風和服務意識,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我省政務環境,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2003年省本級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目標是:省直各部門在省政府第二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審批管理監督製度,使行政審批行為規範、公開、透明。同時,根據國務院第二批審批事項清理結果,對省直單位的審批事項再作清理,以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

  2003年市、縣政府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目標是:各市、縣要繼續推進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已完成第二輪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市、縣,要根據國務院第二批和省政府第二輪審批事項清理結果,對現有的審批事項再作清理。凡國務院和省政府取消的事項,市、縣原則上應予以取消。同時,進一步完善各項審批管理製度,加強審批監督,使行政審批行為得到規範。未完成改革任務的市、縣,今年上半年要完成有關審批事項的清理和審查工作,下半年要完善和規範審批管理監督製度。

  二、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工作重點

  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工作重點,一是認真落實省政府清理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的有關決定,對各地、各部門的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情況進行檢查;二是進一步研究、完善審批運行機製相關的製度、措施,如企業設立登記並聯審批、網上審批和“一站式”電子政務等, 以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三是研究製訂《廣東省行政審批管理監督暫行辦法》,進一步規範審批程序、簡化手續、公開辦事製度,加強對各地、各部門行政審批行為的監督;四是根據國務院第二批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結果,對各地、各部門相關行政審批事項作進一步清理和調整。

  三、2003年行政審批製度改革的工作措施

  (一)要加強對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工作的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切實重視,加強領導,從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高度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工作深入進行。

  (二)要製定後續管理辦法。對取消審批後仍需加強監管的事項,各地、各部門應根據事項的性質、內容和要求,在今年內製定相應的後續管理辦法,要善於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履行監管職能,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防止出現管理脫節和管理真空。同時,不得變相設置審批,增加辦事環節;對聯合審批事項,主辦部門和協辦部門應互相配合,共同製定管理辦法,確保審批工作有序、快捷進行。

  (三)要做好相關法規的修改工作。對在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中已決定取消或下放、調整的審批事項,如涉及修改有關地方性法規的,各地、各部門要在今年上半年前抓緊按程序辦理。

  (四)要進一步規範審批行為。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則,建立嚴格規範的審批工作製度,對保留下來的審批事項要明確審批的依據、內容、條件、程序、時限等有關事項,並以多種形式向社會發布,最大限度地減少審批人的自由裁量權和審批隨意性;按照便民、及時的要求,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改進審批方式,提高審批效率。

  (五)要加強對行政審批行為的監督和檢查。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審批責任追究製度,明確責任主體、責任內容以及違規審批承擔的後果等事項。行政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各部門審批行為的檢查和監督。同時,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群眾的監督作用。省政府將在今年對各地、各部門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情況進行一次全麵的檢查。

  (六)要積極培育和規範行業協會。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合理布局、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要求,有重點地培育發展一批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行業協會;要對行業協會的地位、作用、職能、內部組織製度以及運作方式等加以規範,對轉移給行業協會的事項要加強指導,使行業協會有序地開展活動;要推進行業協會管理體製改革,科學界定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的職能範圍,對政府部門應當依法轉移給行業協會承擔的職能,要規範其行為;要加強對行業協會的監管,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促進行業協會健康發展。

  (七)要大力推進行政審批製度創新。要探索建立信息化政府履行行政審批職能的實現模式,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積極發展電子政務,推行“網上審批”,提高製度創新的科技含量,使政府的監管工作更加嚴密、規範,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同時,還要注意與政府機構改革結合起來,切實解決層次過多、職能交叉、人員臃腫、權責脫節等問題;與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開展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結合起來,積極探索適應新形勢需要的綜合行政執法體製和運行機製;與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通過減少審批事項,切實落實企業的經營自主權;與“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結合起來,進一步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