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yabo 11选5 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5-00746 分類: 綜合政務、意見
發布機構: yabo 11选5 成文日期: 2015-09-29
名稱: yabo 11选5 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若幹意見
文號: 粵府辦〔2015〕54號 發布日期: 2015-10-10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yabo 11选5 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若幹意見

發布日期:2015-10-10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15〕54號
           

━━━━━━━━━━━━━━━━━━━━━━━━━━━


 

yabo 11选5 關於加快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的若幹意見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與先進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裝備製造業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做強先進製造業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

  以顯著提升產業發展整體素質和產品附加值為重點,推動製造業關鍵領域和高端環節突破發展。到2017年,在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通曉國際規則、競爭能力強的生產性服務業骨幹企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一)加強研發創新平台建設。圍繞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吸引國內外資源要素,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鼓勵引導規模以上先進製造企業全麵建立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並購、收購、與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加快建設智能製造、海洋工程、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汽車製造、航空製造等領域創新平台,集聚創新人才和團隊。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建設麵向中小製造企業提供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試驗服務的開放型中試基地。到2017年,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0家以上,力爭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建有研發機構的比例超過20%,年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骨幹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
             (二)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用好省級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扶持專項資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製,按照全國首批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試點省和設立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試點省的要求,深入開展相關工作。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孵化企業提供人才引進、技術合作、市場推廣、資本嫁接等“一站式”孵化服務和管理模式。加快建設一批集科技研發、孵化加速、生產製造、總部經濟和配套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型現代高科技產業園。利用舊廠房改造建設科技孵化器可享受“三舊”改造政策,鼓勵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載體用房產權分割試點,孵化器載體用房可按幢、層等固定界限進行產權登記並出租或轉讓。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製,推動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後用於獎勵研發團隊的收益比例不低於70%;除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重大社會公共利益外,科研成果滿1年未實施轉化的,成果完成人或研發團隊可在成果所有權不變更的前提下自主實施成果轉化。到2017年,全省建成孵化器超過500家。(省科技廳、經濟和信息化委、知識產權局、住房城鄉建設廳)
             (三)提升工業設計服務水平。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工業設計機構,鼓勵大型骨幹工業企業分離設立工業設計機構,依托製造業基地支持建設一批省級工業設計集聚區,加快建設若幹個專業化、開放型的高水平工業設計服務中心,辦好“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爭取原創設計認證平台落戶我省。鼓勵開展工業設計相關基礎研究,支持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等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促進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升級。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開展創新設計示範,全麵推廣應用以綠色、智能、協同為特征的先進設計技術。支持傳統文化與時尚設計融合,促進工業設計從產品外觀延伸至企業品牌形象策劃和產品內涵設計。鼓勵軟件企業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設計工具軟件,到2017年,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5%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知識產權局)
             (四)鼓勵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依托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工業產品質量控製和技術評價實驗室、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點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建設一批國家級檢驗檢測與評定認證中心。穩步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加快建立全省專業檢驗檢測技術聯盟,提升公共檢測服務能力。(省質監局、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
             (五)積極發展投融資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通過流動性貸款、進出口信貸、履約擔保、谘詢顧問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製造業融資需求,綜合運用銀團貸款、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為製造企業轉型升級、並購重組、“走出去”等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資服務。積極開展重點領域融資租賃服務,引導企業利用融資租賃方式實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支持設立麵向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租賃服務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和港澳地區機構在自貿試驗區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鼓勵裝備製造企業積極運用期貨、遠期、掉期交易和保險產品對衝或規避風險。支持符合條件的製造企業發起設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加強資金管理和運用,促進產品銷售。到2017年,大中型企業普遍利用融資租賃方式實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省金融辦、商務廳、財政廳、經濟和信息化委)
             (六)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加快推進“互聯網+製造業”發展,鼓勵引導將數字技術、智能製造技術廣泛應用於產品設計和生產製造過程,2017年前培育建設10個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實施工業雲及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促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鼓勵互聯網等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在線定製、線上到線下等運營模式,支持製造企業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支持製造企業開展以移動電子商務等新興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改造傳統產業鏈、體現新經濟和新業態發展的總集成總承包服務。鼓勵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根據客戶需求進行係統設計和業務流程再造,提供軟硬件結合、管控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七)鼓勵發展節能環保技術服務。積極推廣第三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進各類企業實施節能改造,引導節能服務公司為各類企業提供節能規劃、診斷、融資、運營等專業化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在環保技術服務中開展係統設計、設備采購(製造)、工程施工、調試運行和維護管理等一體化的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業務,推行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開展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鼓勵重點用能企業依托自身技術優勢和經驗,開展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支持節能環保服務項目以預期收益質押獲得貸款。完善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製度,加快建設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到2017年節能環保技術服務產值年增10%以上,專業化服務達到30%左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
             (八)提升現代物流服務水平。推進雲計算、物聯網、北鬥導航及地理信息等技術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麵的應用,優化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提高物流企業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水平,推廣企業零庫存管理等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加快發展分撥管理、空箱集管、貨單質押、代收貨款等物流新業務,鼓勵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運輸工具和節能型倉儲設施。引導企業剝離物流業務,培育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第三方大型物流。鼓勵中小型物流企業發展專業化、精細化物流服務。引導產業物流與工業基地協同發展,實施產業物流示範工程。完善物流建設和服務標準,引導物流設施資源集聚集約發展,培育30個具有較強服務能力的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到201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下降至145%左右。(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交通運輸廳)
             (九)加強供應鏈管理服務。加快培育供應鏈管理企業,支持一批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著力提升麵向製造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支持大型製造企業全麵引入供應鏈管理,鼓勵中小企業與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合作,提高企業管理有效性,實現企業信息流、實物流、資金流高效率流動。加快建設第三方供應鏈管理平台,為製造企業提供供應鏈計劃、供應鏈物流、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電子商務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務。推動移動互聯網、雲服務、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實現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產成品和產品消費全過程識別和跟蹤。到2017年,培育一批專業服務水平高、集成服務能力強的供應鏈管理企業和10家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
             (十)深化電子商務應用。鼓勵大中型企業加強電子商務應用,發展網絡營銷實現品牌培育和市場擴張。鼓勵中小微企業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開展業務,引導企業運用跨境電子商務手段開拓國際市場並給予資金扶持。推進國家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開展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和創新基地試點示範,建設國家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範工程。鼓勵工業電子商務支撐體係集成創新,開展國家、省、市工業電子商務區域試點,推動工業電子商務發展。推動工業企業供應鏈管理一體化電子商務應用。到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90%以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
             (十一)強化品牌培育服務。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和“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引導企業樹立追求卓越的企業價值理念,推動企業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轉變。鼓勵中小企業培育和優化商標品牌,支持大型骨幹企業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品牌,鼓勵有實力企業積極收購國外品牌。支持企業在技術開發應用、商業模式運作、關鍵業務流程再造等方麵創建行業規範和標準,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營模式。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品牌管理谘詢、市場推廣等服務。到2017年,培育10家國際知名、國內領先品牌企業,100家國內知名、行業領先品牌企業,建設1000家自主品牌梯隊的品牌培育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省質監局、工商局、經濟和信息化委)
             (十二)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外包。依托重點服務外包園區,加大對通信、軟件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提升網絡國際聯網和信息運輸能力。鼓勵企業開展或購買專業化生產服務,支持軟件企業和研發中心承接製造企業轉移的產品研發、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等外包業務。積極建設服務外包公共技術、信息服務、交易促進、知識產權等平台。鼓勵有實力的服務外包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培育一批國際知名生產性服務外包企業。到2017年,培育5家年收入超億元生產性服務外包企業,力爭全省生產性服務外包收入占服務外包總收入40%以上。(省商務廳、經濟和信息化委)
             二、推動製造企業服務化

  以拓展產品增值服務為核心,積極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互動融合、共生發展,不斷催生生產性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力爭到2017年,大型骨幹工業企業服務收入占總銷售收入平均達到10%以上,大型裝備企業平均達到15%以上。
             (一)鼓勵製造企業發展集成服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由提供設備向提供係統集成總承包服務、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支持裝備製造企業和其他大型骨幹企業采用一體化模式開展總集成總承包服務,對此類項目可由省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專項資金按合同執行金額的一定比例或實際獲得的銀行貸款給予貼息。鼓勵優勢企業加快發展國際總承包、總集成服務。鼓勵國內外知名生產性服務商來粵設立服務集成中心,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快捷的一站式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二)支持製造企業強化外部服務環節。鼓勵製造企業增加產品服務環節投入,推動大型骨幹企業全麵發展個性化定製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新型製造模式。鼓勵企業加強產品售後服務,支持裝備製造企業積極運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發展遠程檢測診斷、運營維護、技術支持等維保服務。鼓勵發展標準化、社會化售後服務,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內設維護維修機構向專業維護維修公司轉變,培育一批第三方售後服務標杆企業。積極創建一批國家售後服務質量監測中心。到2017年,大中型工業企業外部服務環節投入占生產性服務投入比重有明顯提高。(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
             (三)鼓勵製造企業發展專業化生產性服務。鼓勵優勢製造企業“裂變”專業優勢,通過業務流程再造,麵向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有條件的可設立獨立的生產性服務法人機構,麵向中小企業發展市場調研、產品設計、技術開發、節能環保、工程總包和係統控製等生產性服務。由工業企業中分離設立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各地可給予適當支持,其用水、用氣價格高於原母體企業的按原企業價格執行。到2017年力爭20%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設立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法人機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三、加快建設麵向先進製造業的公共服務平台

  圍繞製造企業的共性生產性服務需求,創新公共平台建設模式,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快建設一批麵向先進製造業的各類公共服務平台。力爭到2017年,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包括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基本建成配套生產性服務中心,初步形成以公共服務平台為支撐的生產性服務網絡。
             (一)支持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配套生產性服務中心。采取省市政府共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依托製造業基地(園區)建設一批生產性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融資租賃、研發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檢驗檢測、質量認證、營銷廣告、技術推廣、數據托管、管理谘詢、人才培訓、知識產權保護等公共服務。省級財政已設立的麵向產業園區、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各類專項資金,應安排部分資金實施省市共建先進製造業基地(園區)配套生產性服務中心。鼓勵將重要製造業基地(園區)配套生產性服務中心納入各市PPP項目庫並優先安排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
             (二)鼓勵建設“互聯網”公共信息平台。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建設麵向生產服務的各類工業互聯網信息平台,培育平台型服務產業,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信息服務。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工業雲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台,為企業提供按需使用、優質低價的公共雲服務。積極爭取國家在粵布點建設“工業雲”公共雲計算服務平台、重點領域製造業雲計算數據中心和工程數據中心。支持信息技術企業加快向雲計算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轉型,鼓勵大企業開放平台資源。對符合布局原則和能耗標準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支持其參加直供電試點,滿足大工業用電條件的可執行大工業電價,並在網絡、市政配套等方麵給予保障。(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
             (三)支持建設電子商務和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加快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布局建設一批綜合性、專業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貨物配載中心,重點推進南方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和運營,增強製造業供應鏈協同需求的物流響應能力。引導企業積極建設先進製造業行業性電子商務平台,依托我省產業集聚區重點建設一批集交易、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物流和信用評估等服務於一體的第三方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為中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提供支撐。(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
             (四)搭建對外開放合作支撐服務平台。充分發揮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服務業領域的先行先試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合作。積極搭建對外招商引資服務平台,加大對歐美等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招商引資力度,拓展對外開放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圍繞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依托港澳在金融服務、信息資訊、國際貿易網絡、風險管理等方麵的優勢,建立國際商事服務跨區域合作機製。加快建立製造業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台和出口產品技術性貿易服務平台,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國際化、高標準服務。完善“走出去”專項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加大對建設“走出去”服務平台資金支持力度。(省商務廳、港澳辦)
             四、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群化集聚化發展載體

  依托中心城市、自貿試驗區、先進製造業基地等,在重點行業和領域加快建成一批重大發展載體,集聚高端要素,形成產業發展高地和新的重要增長極。力爭到2017年,創建5個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示範區,30個省級生產性服務業示範功能區,5個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的總部企業基地。
             (一)支持先進製造業總部基地建設。鼓勵世界500強企業來粵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分支機構、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營運基地等。建立總部基地招商引資激勵機製,在辦公用地、後勤服務、生活保障等方麵給予必要支持。對新落戶的總部企業,各地可根據企業的貢獻程度出台相應獎勵措施。鼓勵中心城市建立總部企業協調工作製度,及時解決有關問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二)支持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高地。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在體製機製創新方麵的優勢,積極推動航運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建設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融資租賃產業園、跨境電商產業園、航運交易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全球檢測維修服務中心等平台和載體,打造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在CEPA框架下探索進一步對港澳服務業擴大開放,促進粵港澳人員、資金、信息更便捷流動,規劃建設粵港澳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區。鼓勵生產性服務企業進駐自貿試驗區,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融資、財稅等支持政策加快發展壯大。(省商務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港澳辦)
             (三)建設和提升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支持依托中心城市、城市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一批高水平、廣覆蓋的綜合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功能區),增強輻射能力。認定一批省級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示範區,符合條件的支持其申報創建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示範區,優先推薦爭取中央預算內國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支持。各市要加強對建設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示範區的支持,在網絡、市政配套等方麵給予保障。(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財稅、金融、用地和人才等各項政策,創新政策扶持方法,打造有利於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統籌用好省級財政扶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股權投資、PPP、貸款貼息等模式,引導和支持麵向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重要生產性公共服務平台、重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功能區、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先進製造業尤其是裝備工業國家工程研發中心、檢驗檢測認證中心、重點實驗室等落戶廣東,支持世界500強企業來粵設立區域性總部或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營運基地等分支機構,具體辦法另行製定。(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
             (二)落實和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鼓勵政策。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研製與使用單位開展產品創新、增值服務和示範應用,比照廣東省財政廳《關於印發扶持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的財政政策措施的通知》(粵財工〔2015〕219號)有關規定進行獎勵。企業首台(套)產品應用在自身運營的一體化項目可納入首台(套)政策支持範圍。生產性服務企業自用首次購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大型先進技術裝備,按首次購買實際財產類保費支出總額的80%予以獎補,獎補總額最多不超過1000萬元。(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三)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麵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支持引導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科技型、創新型生產性服務企業申請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省科技廳、財政廳、地稅局,省國稅局)
             (四)全麵清理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各項收費。嚴格執行免征中央、省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省級收入的政策,鼓勵各地減免省級以下部分的收入,切實壓減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研究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參照執行省產業轉移工業園“零收費”政策。(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五)引導社會資本創設生產性服務業各類投資基金。鼓勵社會資本重點支持先進製造業價值鏈“微笑曲線”兩端的生產性服務項目。研究設立廣東工業2025產業引導基金,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或參與,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參與企業境外投資並購。(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六)建立生產性服務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製。鼓勵銀行機構按照風險可控、經營可續的原則提供適合生產性服務企業需求的信貸產品和服務。省財政設立生產性服務企業專項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對銀行機構向符合條件的省內生產性服務企業貸款所發生的超過一定比例的不良貸款淨損失,由專項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給予適當的補償,具體辦法另行製定。(省財政廳、金融辦、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
             (七)優先支持解決生產性服務業用地。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合理安排生產性服務業用地。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項目庫,實行動態化管理,優先安排項目用地。鼓勵各級政府在實施城鄉規劃和“三舊”改造中收購儲備的存量土地優先用於安排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項目。鼓勵工業企業利用自有工業用地興辦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自營生產性服務業,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容積率用於自營生產性服務業的,經批準可按新用途辦理相關手續。鼓勵生產性服務項目用地采取租賃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積極探索實行彈性出讓方式供地。工業園區配套生產性服務中心可比照工業用地價格安排建設用地。(省國土資源廳、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
             (八)加強人才保障。加快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建設,依托“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特支計劃”等優秀人才計劃項目,加大國際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實施“粵海智橋資助計劃”,拓寬引智渠道,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中的作用,對成功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智力的機構或有功人員給予獎勵。推廣柔性引進和利用國際一流人才的方式,充分運用互聯網等技術突破地域障礙、降低智力成本,以平台運營、項目合作、任務承攬等靈活形式整合利用國內外人才資源。落實高端人才安家落戶、出入境簽證、個人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加快建立以先進製造業實訓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生產性服務業所需的高技術人才培訓基地,開展現代學徒製試點,為製造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公安廳、財政廳、外辦)

 

 

yabo 11选5

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