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主持人:
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yabo22 vip 在線訪談。這次上線訪談的嘉賓是佛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蔡家華。
蔡家華: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
您好!今天訪談的主題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蔡副市長將就佛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具體舉措和工作進展等內容,回答網友的提問。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今年2月發布,其中多次提到佛山,佛山目前如何部署推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見效?這半年多來在哪一方麵取得重要進展?
蔡家華: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我們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將其作為佛山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總牽引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全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大灣區建設的各項工作部署,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推進工作。首先是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共識,迅速掀起學習宣傳動員熱潮。圍繞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意義、發展導向、重點領域、發展機遇,廣泛凝聚各界共識,彙聚大灣區建設的強大合力。其次,我們及時成立了佛山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同時成立了6個專項小組和學習宣傳工作專責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第三,我們研究出台了《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謀劃了8個方麵55項重點任務,並將任務進行了年度鋪排,2019年度共安排了70多項工作要點,還對這些年度工作要點進行了職責分工,確保大灣區建設任務在佛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半年多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大灣區建設的決策部署,以《規劃綱要》為“路線圖”,緊扣重點任務,聚焦重點領域,凝聚社會共識,發揮全市力量,推進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在佛山取得好成績,實現新突破。
一是以廣佛同城化建設為重點,攜手廣州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極點。
《規劃綱要》明確指出“發揮廣州-佛山等極點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廣佛同城化建設,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在廣佛同城十年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攜手廣州開展深層次同城化建設,推動在城市規劃、交通設施、產業協作、科技創新等領域逐步走向深度融合。
經過深入對接溝通,廣州和佛山兩市明確將圍繞197公裏邊界線,逐步形成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1+4”的新格局。今年5月,廣佛兩市簽署了《共建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備忘錄》。當前,我們正在攜手廣州加快製定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建設方案及總體規劃,進一步完善創新合作機製。在共建交通體係方麵,加快構建兩市一體化交通網絡,推動廣佛環線、廣州地鐵七號線西延順德、佛山地鐵二號線一期等一批在建項目建設,還謀劃了一批新的項目。在共建產業集群方麵,以廣佛共建先進裝備製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四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為目標,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係。在共建生態環境方麵,加強廣佛跨界河流域水環境聯防聯治,共建環境優質生態圈,讓廣佛的水更清、天更藍。目前,我們正在規劃廣佛跨境綜合體(廣佛薈)項目,把這個項目作為兩市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啟動區,力爭打造成為產城融合發展的創新創業地標。
二是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協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我們依托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形成要素流動暢通、科技設施聯通、創新鏈條融通的創新網絡。
一方麵,我們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和大院大所合作,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台,如季華實驗室、清華大學佛山先進製造研究院、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廣東分所等。其中,季華實驗室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啟動的首批4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是佛山市傾力打造的先進製造科學與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台,目前,基建施工進展順利,已引進5個團隊,成功爭取到國家02專項、省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支持,接下來將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在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領域抓好一批“頂天立地”的科研項目。
另一方麵,我們大力鼓勵支持企業作為創新發展主體,市政府印發了《佛山市全麵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提出一係列突破性、普惠性的政策措施。包括全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著力構築人才集聚發展高地、加強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加大企業創新支持力度、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8個方麵,在對應省“科創12條”的同時,也提出了更細和更實的支持和落實政策。比如,我們大力支持龍頭骨幹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及核心技術攻關,對進行技術改造的企業給予獎補。
第三,我們積極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在核心技術攻關、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麵與香港、廣州、深圳等灣區城市開展廣泛合作,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泛建立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加強異地技術共享和創新合作。
三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係。
製造業是我們的立市之基,是佛山重要的優勢和突出特點。發展製造業,堅定不移地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之路,是我們構建現代產業體係必須著力下功夫的重點:
我們一是著力加快構建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新格局。重點發展裝備製造、家居、汽車及新能源、軍民融合及電子信息、智能製造裝備及機器人、新材料、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產業,加快形成“2+2+4”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發展新格局,目標是再通過兩年努力,培育形成裝備製造、家居2個超萬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通過5-8年的努力,培育形成汽車及新能源、軍民融合及電子信息2個超5000億元產業集群,智能製造裝備及機器人、新材料、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4個超3000億元產業集群。
《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以珠海、佛山為龍頭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為此,我們加快推進博智林機器人穀、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產業基地、一汽大眾新能源電動車等重大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帶動產業集聚發展。依托兩個省級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大力培育發展工業機器人、工作母機等,帶頭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重點推進碧桂園機器人穀、航天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智慧城等重大項目建設。今年9月,在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的第五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佛山市簽約的項目就有57個,總投資額537.7億元。
二是著力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培育新興產業優質增量、構築產業體係新支柱的重要抓手。聚焦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大招商、招大商”,截至今年10月份,我們已引進10億元產業項目40個,總投資約753.18億元。我們集中精力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整車生產能力、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生產、應用推廣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走在全省前列,氫燃料電池汽車快速發展,集聚效應明顯。同時,積極壯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發布“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雲計算物聯網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實施方案、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方案,設立佛山電子信息產業基金,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1-9月份,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達124億元。我們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正在加緊編製開展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工作方案,謀劃一批數字經濟重大項目,探索數字經濟與佛山製造融合發展新路徑,打造製造業發展新動能。
三是著力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我們依托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重點發展產業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千燈湖創投小鎮於今年8月正式開園,廣東金融高新區已吸引私募基金類機構549家。出台“金融十條”幫助企業攀越“融資高山”,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我們積極推動會展業發展,以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為龍頭,政企合力打造陶瓷、家電、家居等具有行業號召力的產地展,努力將會展業打造成為佛山現代服務業的先導性產業。我們加快發展與製造業集群相匹配的現代物流業,形成以製造業為基礎的生產性服務業集群,我們已成功入選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四是發揮佛山嶺南文化特色優勢,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我們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製,突出高明、三水生態防護方麵的重要作用,打造生態防護屏障。推動森林進城圍城、生態景觀林帶等重點工程建設,打造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全麵優化提升城市的形態功能品質。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塑嶺南水鄉風貌。建立健全與灣區城市生態環保協同機製,積極開展水、大氣、土壤等汙染聯防聯治,共建綠色灣區。1-9月,我市12個斷麵水質優良比例83.3%,劣V水體比例0,均達到省考核目標。
我們積極構建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網絡體係。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佛山西站功能進一步提升,已開通直達香港西九龍的高鐵列車;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南站段、地鐵2號線一期、3號線和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等軌道交通項目正加快建設;“一環”高速化主線改造基本完成,“一環”西拓工程加快推進;海華大橋、番海大橋、沉香沙大橋等廣佛跨界道路橋梁建設加快推進,其中海華大橋今年6月份成功合攏。
我們努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積極對照國際高標準營商規則體係,下硬功夫打造發展軟環境。我們不斷完善民營經濟扶持政策,出台了促進民營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1+3”政策體係,圍繞降低企業稅負、用地、醫保社保、用能、融資成本等方麵提出了一係列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網一門一次”政府服務改革、“3+5”商事登記製度改革等多項改革舉措走在廣東乃至全國前列。大力實施減稅降費,全力為企業降成本,今年前三季度通過減稅降費為企業減負就達169億元。
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中,我們堅定不移抓落實求突破,全力以赴把藍圖變為實景、把機遇變成現實。
主持人:
重大平台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載體。請問您所領軍的佛山高新區將如何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成為佛山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蔡家華: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佛山國家高新區理所當然要擔當重任,成為主戰場、引領區、示範區。
今年2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正式批準印發《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體製機製優化方案》,對佛山高新區職能體係進行了係統性、整體性、重構性變革,確立了“一區五園”的格局和“市統籌、區建設”的管理體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們迅速校準方位、完善架構、理順職能,緊緊扭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聚焦建設“四區一極”的戰略目標和爭創全國高新區20強的戰術目標,抓落實求突破,紮實做好“高”“新”兩篇大文章,統籌推動“一區五園”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一是立足戰略目標,堅持打基礎利長遠,努力把佛山高新區建設成為“四區一極”。
高新區的核心要義在於“高”和“新”,必須成為全市創新活動的主陣地、創新驅動的主引擎、創新發展的核心區。為此,我們全麵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堅持規劃政策“一盤棋”,加強頂層設計和係統謀劃,製定實施《關於推動佛山高新區“一區五園”統籌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研究編製《佛山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以“四個突出”精準發力,全力建設創新驅動示範區、新興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這樣的“四區一極”。
(一)突出智能製造,構建現代產業體係。落實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創新燈塔工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按照全市打造“2+2+4”產業發展新格局的部署要求,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按照“一園一特色”,合理確定各園區首位產業、主攻產業和特色產業,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二)突出項目載體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全力實施高新技術“研發—加速孵化—產業化”全鏈條支撐的 “百千萬”創新空間優化工程,打造百畝“高新區極核—佛山創新燈塔社區”,“千畝產業加速器”“萬畝產業園”。
(三)突出創新驅動,爭當雙創升級典範。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打造孵化鏈條和孵化器集群,有效提升創新孵化能力和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努力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孕育孵化科創型企業的搖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化,擔當全市高企培育的“主力軍”。今年以來,先後出台了《佛山高新區提升創新能力優化創新環境若幹措施》、《佛山高新區管理委員會獨角獸(潛在、種子)企業認定及扶持辦法》,完善企業成長全路徑培育體係。截止10月底,佛山高新區高企申報企業1099家,其中首次申報的671家,有望新增高企超400家。
(四)突出開放合作,融入大灣區建設。深化與廣深港澳在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方麵的合作,加強與國內創新高地的交流,創新方式辦好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國際大會、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台賽等高端品牌活動。今年報名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台賽的企業超過400家,同比增幅超40%;科技成果直通車(佛山站智能製造領域)活動促成科技成果合作簽約5項。
二是著眼戰術目標,堅持補短板促提升,全力爭創全國高新區20強。
2020年底奮力挺進全國高新區20強,為佛山爭當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提供重要支撐,這既是佛山高新區建設發展工作當前最緊迫目標任務,也是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去年,佛山高新區綜合排名是第25位,比2017年進階了4名。但是,越往前越是強者如林,排名前20的基本都是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的“兵團部隊”。佛山高新區每前進一位,都意味著更大的壓力、更強的競爭、更為艱辛的努力。為此,我們堅持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兩手抓,加快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一)對標國內一流園區固強補弱。結合國家高新區火炬評價體係和佛山高新區各分園發展實際,開展爭創20強對標分析研究,進一步細化設定50項指標,合理調整各分園指標增幅,印發了《2019年佛山高新區“一區五園”火炬重點任務分解表》、《佛山高新區“一區五園”創新發展考核評價指標體係》,以更具針對性、更加細化的工作舉措,推動存量優化。
(二)啟動區域優化調整。針對佛山高新區“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現狀,成立了佛山高新區“一區五園”管理範圍優化調整專責工作組,印發《佛山高新區“一區五園”管理範圍優化調整工作方案》,以推進科技企業集聚、高新產業集聚、創新資源集聚、區域協調發展、土地利用高效以及嚴格控製範圍為導向,優化高新區管理範圍,形成“一區五園、園內成片”區域布局,積極構建資源流通、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園區聯動發展的新格局。這項工作將於今年內完成。
(三)以項目為抓手集聚發展動力。堅持“項目為王”,瞄準高新區火炬入統的六類企業以及新興產業,實施靶向招商、補鏈招商,強化招商引資合力,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以招商選資的“溢出效應”和“鯰魚效應”,為佛山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增添新動力、激發新活力。截至目前,引進重大產業項目11個(其中禪城園2個、南海園3個、順德園2個、高明園1個、三水園3個),計劃投資總額188.71億元。謝謝!
主持人: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之後,社會各界對大灣區的關注度和參與熱情與日俱增。接下來通過一條短片,來聽聽佛山各界的期待。
主持人:
蔡副市長,各界的期待其實都彙成了一個聲音,就是大家合力奮鬥,一步一個腳印,把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蔡家華:
沒錯,我們佛山在大灣區建設中爭當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
主持人:
謝謝佛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蔡家華的上線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