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粿為“檳醅果”之誤。因其易叫易記,也就沿襲下來,為廣東揭陽漢族傳統名小食。1997年被認定為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相傳南宋末年,揭陽人民為避戰亂,抵禦饑餓,以鼠曲草混於糯米中碾成糯粉,製成果品。鼠曲草有特殊香味,令人喜愛。後又采用檳醅粉(爆米粉)為果餡,製成獨具風味的檳醅果。
傳統的製法,粿皮要用上等糯米粉,加上適量花生油,經反複拌勻成稠泥狀;粿餡以檳醅麩為主體,加上熟砂糖、花生碎、芝麻、橙糕等。製作時,先取一小塊胚料,捏成圓薄片,放進適量的餡料,捏成圓粿型,然後用木模或陶模印出花紋,以豆腐膜作墊底,經蒸熟晾幹後,乒乓粿便具有外觀清柔軟,裏麵香脆甜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