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廣東 > 嶺南文化 > 文化在線

粵桂邊區革命紀念館在湛江開館

時間 : 2025-09-30 09:20:44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粵桂邊區革命紀念館.jpg

粵桂邊區革命紀念館開館。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9月29日,粵桂邊區革命紀念館在湛江市赤坎區寸金橋公園內正式開館。這是國內目前唯一全麵反映粵桂邊區革命曆史的紀念館。館內260件珍貴文物、825塊圖文並茂的展板,全景式、沉浸式再現了粵桂邊區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史詩。

  粵桂邊區是在原廣東南路(高雷、欽廉)和廣西東南、中南、西南等部分地區的革命鬥爭中逐步聯結形成的戰略單位,包括原廣東南路15個縣(市)和廣西23個縣(市)。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粵桂邊區軍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建設,紀念館於2021年籌建,2025年9月對外開放。

  紀念館由展館與廣場兩部分構成,主體依傍山勢而建,共為三層,建築麵積達3509平方米。建築采用厚重的花崗岩材質,象征著革命精神曆久彌新;其正麵融入紅色五星紅旗元素,兩側以淺浮雕形式展現不同曆史時期的革命英雄形象,莊重大氣。

  其中,一層與二層的陳設展覽分為“革命風雲”“抗日烽火”“解放洪流”“緬懷英烈”“老區新貌”五個部分,借助圖文、實物等方式,重現了粵桂邊區革命鬥爭的光輝曆程與英雄事跡。三層為臨時展廳及多功能活動區。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紀念館建設過程中,不少捐贈者無償捐贈珍藏多年的革命老物品。

  聽到要建紀念館的消息,盡管心中諸多不舍,張立和兄弟姐妹商量後,還是決定將父親珍藏多年的小提琴捐贈出來。小提琴是父親張宗彩在徐聞進行地下工作時的業餘愛好,後來成為他進行革命宣傳的重要工具。如今,小提琴安靜地被陳列在展館裏,凝聚著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

  為了參加此次開館儀式,還有不少老戰士特意從雲南、四川、北京、廣西等地奔赴而來。

  99歲的楊蓮和97歲的張耀森,在家人的陪同下,從廣西來到湛江。在展館裏,一件件展品將他們的思緒拉回從前。當時,楊蓮是前線的戰鬥衛生員,跟隨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第一團一路戰鬥。張耀森則主要負責宣傳工作,和楊蓮是同一個團的老戰友。

  “紀念館是傳承紅色基因最好的地方。”張耀森說道,“看到現在的社會發展非常快,很有活力,我們老一輩也很放心,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在新征程上,為民族複興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