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017年中國旅遊日廣東省主會場活動將在汕尾市區鳳山媽祖廣場舉行。屆時汕尾將推出廣東省萬人自駕遊汕尾、深莞惠河汕“萬人互遊”“百社千人”汕尾踩線等活動,通過組織考察體驗活動,讓更多遊客認識了解汕尾。同時,汕尾還將舉行旅遊推介會、紅海灣海膽美食節、以及國家非物質文化展演等活動,大力宣傳推介汕尾豐富的旅遊資源。
汕尾地處珠三角東大門,東臨揭陽,西連惠州,北接河源,南瀕南海,是珠三角通往粵東地區的橋頭堡、第一節點、第一驛站。
汕尾水陸交通便利,港口距香港81海裏,距太平洋國際航道僅12海裏,深汕高速貫通全境,潮莞高速、廈深高鐵、深圳至汕尾城際捷運列車相繼開通。隨著天(津)汕(尾)高速、玉(廣西玉林)漳(福建漳州)高速、廣(州)汕(尾)鐵路、京九鐵路龍川至汕尾支線陸續開建,未來將形成“三鐵路三高速一港口”水陸交通發達的交通格局,汕尾已悄然邁進珠三角東岸地區一小時生活圈。
這裏海岸資源優越,海岸線長455公裏,位居全省第二,占全省海岸線長度11%。轄內海域有800多個島嶼,其中有命名的90多個,12個港口和3個海湖,全市所轄海洋國土麵積2.38萬平方公裏,占全省海洋國土麵積的14%。這裏文化底蘊深厚,是潮汕文化、閩南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彙地,文化多元而兼容,擁有9個國家級、28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曆史名人彭湃、謝非、彭仕祿、黃旭華、鍾敬文、馬思聰的故鄉。
這裏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既有曆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又有風光旖旎的自然資源,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構成汕尾獨具特色的“紅、藍、綠、古、特”旅遊資源。據統計,全市旅遊資源有7個主類,20個亞類,43種基本類型,共263個點(處),其中五級資源組合區1個,四級資源組合區7個,三級資源組合區3個,二級資源組合區2個,可開發打造成3個5A級景區、12個4A級景區、18個3A級景區,開發前景廣闊、商機無限。
依托濱海優勢,實現藍色崛起,將汕尾建設成為廣東省濱海旅遊集聚區、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是汕尾的發展目標。近年來,汕尾市委、市政府對旅遊業這一特色產業發展高度重視,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食、住、行、遊、娛、購”旅遊產品結構逐步完善,旅遊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提升。
紅
中國革命史上占據多個“第一”
汕尾所在的海陸豐革命老區,是全國13個革命根據地之一,是我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在中國革命曆史上有特殊地位和重要貢獻。
在海豐縣,這裏有建立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的紅宮紅場,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彭湃同誌的故居、紅四師師部故址和紅軍烈士墓園等。在陸豐市,這裏有龍山革命舊址、總農會舊址,有周恩來、聶榮臻、葉挺等同誌搶渡香港時的海灘遺址和渡海紀念碑等……
海陸豐地區是一塊充滿活力的紅色土地,上世紀二十年代,在這裏譜寫了中國革命光輝壯麗的詩篇。海陸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連續發起三次武裝起義,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蘇維埃工農民主政權,為革命鬥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實踐依據,在革命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
海陸豐地區在中國革命史上還占據了多個“第一”:如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農民武裝隊伍,發起了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農村土地革命,召開了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縣級工農兵代表大會,創辦了全國第一個農民運動講習所,誕生了我國第一部農民運動專著,實施了我國第一個沒收土地的法案,建立了共產黨領導下根據地最早的銀行並發行貨幣……
藍
素有“百島十灘九灣”之稱
汕尾濱海資源領秀南粵,這裏山、海、沙、石兼備,湖、島、灣、嶼迥異,有“百島十灘九灣”之稱。這裏遠離工業汙染,沙灘細白、海水潔淨宜人,“粵東沿海三大海灣”中的碣石灣、紅海灣,就坐落在汕尾境內。這裏還有“粵東旅遊黃金海岸”——金廂灘旅遊區,有目前中國大陸僅存最大的濱海潟湖——品清湖旅遊區,有中國最佳旅遊休閑目的地之稱、國內唯一國際水準的沙灘高爾夫球場。
紅海灣濱海旅遊區,有“粵東麒麟角”“南天第一灣”“遮浪奇觀”多種美譽。這裏靠山環海,湖泊、島嶼、港灣交錯,沙灘蜿蜒連綿,沿岸礁岩多姿,海島風光秀麗,自然景觀眾多。景區內有神秘島、古炮台、燈塔、鄭祖禧廟、望島靈岩寺、南海寺、後江媽祖廟和天然海水浴場等,其中遮浪南澳半島東西兩側天然海水浴場名聞遐邇,是全國23個重點海水浴場之一,近年來更被確定為“廣東省濱海旅遊產業示範園區”“中國文化旅遊新地標示範基地”,去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被當地人視為“母親湖”的品清湖,位於汕尾市中心城區,水域麵積約23平方公裏,岸線長39.62公裏,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濱海潟湖。鼎蓋湖、嶼仔島置身其中,南麵是構成汕尾港屏障的著名“海上沙舌”和太平洋。品清湖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重要的漁業增養殖區和鹽業生產區。
綠
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鳥之鄉”
汕尾生態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這裏有千米以上的高山23座,最高峰為蓮花山,海拔1337.3米,位於海豐縣境內;這裏有林地312萬畝,生態景觀林帶413公裏、森林公園23個、濕地公園5個,森林覆蓋率達55.27%,是“廣東省園林城市”,陸河縣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這裏空氣純度高,長期位居全省空氣質量前三名。
陸河縣是省級林業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3%,擁有四萬畝紅椎林和十萬畝梅林,是全國麵積最大的紅椎林天然次生林和國家紅椎林采種基地。陸河還是中國青梅之鄉,目前全縣種植10多萬畝青梅。每逢花期梅花盛開,飄香四溢,四麵八方遊客前來賞梅,已成為陸河的生態旅遊品牌。
海豐縣是中國水鳥之鄉,麵積達1.16萬公頃海豐聯安東關圍、大湖、公平水庫濕地被聯合國濕地公約秘書處授予國際重要濕地。大湖鳥島、公平水庫等是省級鳥類自然保護區。據專家調查統計,公平水庫、大湖、東關聯安圍一帶濕地每年越冬鳥類數量達數萬隻,種類主要有16目43科163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有23種,屬省重點保護有26種。
海豐蓮花山是省級森林公園,是廣東四大山脈之一的蓮花山脈主峰,被十多座海拔千米的山峰環擁,形成“蓮峰疊翠”之奇景。境內雲霧繚繞,森林密布,生長著仙人茶、羅漢鬆、胭脂木等珍稀植物;飛瀉著玉龍噴須、三井回音、龍潭飛瀑等十八處瀑布;並分布著仙人洞、鐵索橋、如來盤石等自然景觀,具有雄、奇、險、秀、幽之特色。
古
多元文化交彙融合之地
汕尾文化底蘊深厚,古色旅遊資源內涵豐富。這裏人文景觀眾多,燦若繁星。碣石玄武山旅遊區是南中國海第一祈福聖地、閩南語係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鳳山媽祖旅遊區是粵東地區媽祖文化傳播中心,國家4A級旅遊景區;清雲山尼眾學院是國內規模最大、學員數最多的尼眾學院;蓮花山雞鳴寺、雲蓮寺、金竹寺、雲台寺等寺廟香火旺盛,香客信眾絡繹不絕;大安古寨、赤石古寨、方飯亭、羊蹄嶺驛道、通平古道等或古風舊貌猶在,或遺風古跡尚存。
這裏潮汕文化、閩南文化、廣府文化、疍家文化、佘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交彙融合,以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陸豐皮影戲四大珍稀戲曲劇種為代表,擁有9個國家級、28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在中國戲曲研究界,汕尾地方戲被譽為“活化石”,因為中國戲曲曆史從形成到發展演化的重要階段,如影偶傀儡、唐戲弄、金元雜劇、元明南戲、花部亂彈、皮黃合流等,都可以在汕尾地方戲中找到它們的遺存和例證。
位於汕尾城區的鳳山祖廟,守望著汕尾滄海桑田的變遷。民諺稱:“先有鳳山祖廟,後有汕尾港”。據史料記載,早年的鳳山還是粵東的一個小孤島,福建的漁民漂泊到這裏安家落戶。鳳山祖廟可謂海陸豐民俗文化藝術活動的“大觀園”:由啟功、冰心、鍾敬文等大師墨寶銘刻的石雕俯拾皆是;廟內以民間故事、戲劇人物為原型的精湛泥塑和剪瓷雕,令遊人目不暇接;祖廟獨特精細的壁畫工藝,不失為廟宇壁畫中的翹楚。
特
特色旅遊資源魅力獨具
汕尾特色旅遊資源魅力獨具,沙灘運動、海上運動、遊艇旅遊、溫泉養生等特色資源各領風騷。
紅海灣與碣石灣交接處突入海的一個半島,即遮浪半島,它突入海麵,猶如屏障似的擋住了東西兩麵風浪,因此不管半島兩側風向何方,半島內外景象迥然不同,當一邊波濤洶湧時,另一邊卻風平浪靜,景色獨特迷人。《岸邊激浪》《南海湖》《和平年代》《快樂島奇遇》等20多部電影、電視劇的海島外景均在此拍攝。這裏的海域,水浪動靜適合帆船、帆板運動,現建成廣東省海上運動訓練基地。1996年亞太地區帆板錦標賽暨奧運精英賽,1998年省八運會帆板賽,2002年全國九運會帆船、帆板賽,2010年廣州亞運會帆船比賽均在此舉行。
此外,汕尾溫泉養生資源豐富,目前發現的溫泉有20多處,淡泉、鹹泉、硫泉、氡泉兼有。其中,海豐赤坑鹹水溫泉與黑礦泥伴生,國內稀有。明熱赤石溫泉富含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成分,質量上乘。陸河禦水灣、上護、水唇、新田幾大溫泉在建設規劃之中,大都尚未開發,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