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這是個新的提法,闡明了下半年經濟政策思路的關鍵邏輯。
與之相關的還有一句話——“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連續性穩定性”經常被強調,“靈活性預見性”凸顯當前新要求。
怎麼理解把握,如何準確做到?
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到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圍繞中國經濟,在三次重要會議的精神裏,無論形勢判斷還是部署工作,大的方向、總的基調一以貫之。不妨用三句話領會:
——看到向好向新的態勢,也看到難題挑戰不少。這是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
——重視“量的合理增長”,更重視“質的有效提升”。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貫要求。
——“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既要提得出來,更要落得下去。這是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發揮宏觀政策作用的必然要求。
形勢發展具有連貫性,但也常有新的變化,並非原地踏步。工作總是在往前推進,每一段路程上,都會有飽含針對性的新要求。
“持續發力、適時加力”,這種組合式的表述,就一定要“組合著看”。持續發力,指的是已有的政策會繼續落實;適時加力,指的是針對下半年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會加大政策力度,在恰當的時機,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去年9月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陸續出台,原有的存量政策也在加快落實。今天,曾經的“增量”,又陸續成為“存量”,而新的“增量”,值得期待。
“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領會這句話,關鍵是把握兩個關係:
一是前半句與後半句的關係。後半句以前半句為前提,也需要“組合著看”。大國經濟,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很重要,如此才能把每一個政策用足用好,也給中外投資者帶來穩定預期。增強靈活性預見性,體現經濟治理的能動性,考驗政策製定者對形勢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做好了,也有助於穩定預期。
二是靈活性與預見性的關係。二者各有側重,也有內在聯係。靈活性,強調的是根據千變萬化的實際情況,體現宏觀政策的及時反應、靈活操作。預見性,意味著對同生並存的機遇與挑戰,帶足提前量,作出預判與準備。
製定實施宏觀政策,增強預見性,更有助於較早把握形勢變化中的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為體現靈活性“打出提前量”。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恰都是增強靈活性、預見性所必需的。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即將到來。2025年還有5個月的路途要走,新的征途也會接續到來。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所作的最新部署,既關乎眼下,特別是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能不能完成;也關乎長遠,事關中國經濟如何穩健積極地走進一個新的五年。中國經濟已展現出的強大活力與韌性,還要繼續經受風險挑戰的洗禮。
“持續發力、適時加力”,“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等等,都是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的重要要求,需要我們以堅定態度、科學方法,有力、有效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