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幼有所育,是老百姓最關注的話題。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去年12月,廣東也對學前教育發展提出了目標: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和粵東西北地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分別達98%以上和92%以上,高於全國標準。
“小目標”如何實現?業內人士表示,《意見》對普惠型民辦園仍持支持態度,遏製高價幼兒園、擴大資源供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將從而根本上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補齊學位缺口▶▷明年需增30餘萬個學位
今年9月,廣州實驗教育集團南沙區實驗幼兒園開園,全園20餘位老師均為本科學曆以上。執行園長則由教研院專家擔任,實現教學與教研的創新性結合。
然而,現實情況是,高質量、低收費的學前教育資源仍然稀缺,需求量則逐年增加。按照正常增速,在2019年有一波“二孩”潮入園的小高峰,需增加30多萬個學前教育學位。
解決“有園上”的問題,首先需要保證建設用地。廣東去年出台的《關於增加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意見》給出方案:沒有預留教育設施用地的居住建設項目,不得通過規劃審批。對於用地緊張的老城區而言,則通過“三舊”改造和建築功能置換,增加幼兒園學位的供給。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每個街道至少建設一所公辦幼兒園。
突破師資瓶頸▶▷培訓150萬名園長教師
首批“二孩”即將帶來的入園壓力,也讓許多幼兒園、幼教老師、幼教專業學生喜憂參半。記者在廣州的一場幼兒教育專業現場招聘會上看到,用人單位爭相“亮”出優勢條件吸引幼師關注,畢業生1小時內就全部簽約。
另一方麵,學生們則坦言,目前許多幼兒園的平均工資都在3000元左右,非中心城區幼兒園可能更低,這樣的工資水平並沒有完全達到他們的預期。
提升幼兒園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和科學保教能力也納入《意見》中,到2020年,本專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建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機製,分層分類培訓150萬名左右幼兒園園長、教師。
解決“入園貴”▶▷遏製民辦幼兒園過度逐利
《意見》提出,要遏製民辦幼兒園過度逐利行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業內人士指出,《意見》中限製的是“過度逐利”的部分民辦幼兒園,但對於更多的普惠型民辦園是持支持態度的。遏製高收費民辦幼兒園發展,將有效解決“入園貴”問題。
同時,今年廣州市天河區教育局出台了《天河區微小型幼兒園開辦工作指引》,對師資和監管等方麵加強了管理考核。如今,廣州首個微小型幼兒園已在天河開辦,目前有2所在籌辦,4所在申請籌辦,還有不少辦學機構或企業家前來了解谘詢相關辦學細節。
■鏈接
全國知名小學校長齊聚羊城,熱議基礎教育話題
“家長群”其實沒那麼可怕
日前,第五屆中國小學校長大會在廣州舉行,全國知名小學校長齊聚羊城,熱議基礎教育話題。
近年來,QQ群、微信群成為學校與家長間溝通的重要橋梁。然而在使用過程中,許多家校聯係群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成為社會的關注焦點。
北京師範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副校長楊軍紅看待家長群的角度更為新穎。“我曾管理過4000多人的家長群,我的做法是竭盡所能為家長解決問題,將一批家長服務、引導好以後,這些家長自然會幫忙服務和引導更低年級的新家長。”
“我們對孩子的月評、學期總評都會第一時間與家長分享。我們的評價模式比一般的學校更為多元,家長也更容易接受。”北京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校長張忠萍說,家校合作的關鍵是讓家長接受學校的教育理念,在家庭中用同樣的方式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