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局日前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提出,中小學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每學年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托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同時探索將學校保潔、綠化、餐廚等部分後勤服務內容設置為勞動教育課程,並建立激勵機製。
勞動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根據《實施意見》,每年5月為全市勞動教育主題活動月,各高校、各區和中小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係列主題教育活動。同時,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教育周。
《實施意見》提出,要弘揚優良家風,強化家庭勞動教育。家長要在日常生產生活實踐中言傳身教,鼓勵孩子主動擔當、積極參與、自己動手。為孩子提供勞動實踐機會,引導孩子參與簡單烹飪、家庭清掃、垃圾分類等必要的家務勞動,幫助孩子每年有針對性地掌握1-2項生活技能。
在優化管理評價,提升學生勞動素養方麵,《實施意見》提出,教育行政部門要將中小學勞動教育成果納入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範圍,定期檢查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納入中小學督導內容,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
同時,建立學生家庭勞動、學校勞動、社會勞動過程和結果記錄機製,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係,將考核結果作為畢業的依據之一,並將評價結果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做好三年一個監測周期的勞動學科教育質量監測。
據了解,《實施意見》是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麵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要求,為進一步加強深圳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促進五育並舉,加快推進深圳教育先行示範而製定的。
根據《實施意見》,要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勞動教育資源,為每個學生提供高質量、可選擇的勞動教育機會,讓學生獲得豐富勞動體驗,掌握必備勞動技能,樹立正確勞動觀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和創造性的勞動思維,形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解決問題、勤於創造、善於合作的氛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勞奮鬥、樂於奉獻的優良傳統。
要統籌勞動教育資源,建立家庭勞動教育、學校勞動教育和社會勞動教育“三位一體”協同實施機製。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校內校外結合、課程體係完善、資源豐富多樣、體製機製健全的勞動教育體係,形成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常態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的協同育人格局,實現勞動教育先行示範。具體來說,到2025年,要建設100個校外勞動教育基地,創建100所勞動教育示範學校,培養100名勞動教育名師,開發係列勞動教育課程。
上述《實施意見》自2022年03月01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可登錄深圳市教育局官網查看《實施意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