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我省召開2023年度汛期防禦工作複盤會。據會議消息,2023年我省於3月27日提前入汛,10月31日結束汛期。在長達219天的汛期裏,廣東先後遭遇30輪強降雨過程,6個台風登陸或影響。今年汛期,省防總及時啟動、調整應急響應共28次,響應時長783小時。
今年廣東汛期長、降雨多、災情重。全年降雨分布不均、極端暴雨頻發;台風偏多偏強、影響廣時間長;多條江河超警、洪水區域集中;洪澇災害嚴重、多地災上加災。前汛期,廣東“龍舟水”降雨總量比常年偏少14%,而後汛期“台風雨”偏多28%。在台風“蘇拉”“海葵”接連影響期間,珠三角、粵東、粵西等地出現極端暴雨,全省22個站點錄得破曆史極值降雨,深圳市9月7日前後連續打破2小時、24小時、72小時等7項降水曆史紀錄。
今年台風個數也比常年偏多13%。這6個台風中,有4個為超強台風。特別是台風“蘇拉”以強台風級(45米/秒)登陸珠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大灣區的第二強台風。台風“蘇拉”“海葵”兩個台風不間斷影響廣東長達17天,影響範圍從粵東、珠三角直到粵西。“小犬”進入南海後移動時速僅5公裏,是有曆史記錄以來在南海移速最慢的西北太平洋台風。
受台風和暴雨影響,全省多地發生嚴重內澇、滑坡、泥石流、道路塌方等災情險情,一些地方反複受災。全省因洪澇和台風災害造成459.07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234.60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65.37億元。
麵對嚴峻複雜的三防形勢,廣東堅持五級書記齊抓防汛防風工作,將責任層層壓實到基層。全省7922座水庫和2695宗高壩山塘、屋頂全部落實“三個責任人”。32萬名三防責任人全部安裝應用“應急一鍵通”APP,實現網格化、數字化管理。省防總全年共派出工作組51個、275人次,督導各項防禦指令末端落實。省應急管理廳還聯合省氣象局出台暴雨預警雙重“叫應”機製,會同省水利廳印發《山塘防汛工作指引》。全省修訂完善各級各類三防預案2552個,預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銜接性進一步增強。
“防”是抗禦自然災害最好的“救”。今年全年,廣東共組織危險區域人員轉移240.51萬人次,關閉景區1853個次,停工工地3.82萬個次,漁船回港避風22.09萬艘次,漁排養殖人員、海上風電施工人員、海洋牧場養殖人員上岸避險4.45萬人次;累計出動搶險救援人員162.34萬人次、設備4.66萬套次,處置了1.23萬處險情。
打通防汛工作“最後一公裏”,廣東已建設了428個“雨窩”行政村自動雨量(氣象)站,為鎮村配發廣東應急廣播收音機預警器。行政村(社區)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十個有”建設已實現全覆蓋,其中49.9%已達到標準。
省三防辦、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梳理在應急指揮、監測預警、搶險救援、物資隊伍、基層基礎等方麵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製定整改措施,持續提升全省三防工作水平。同時,還將抓好防旱防凍工作,加強枯水期水資源調度,確保全省和港澳地區供水安全;針對可能發生的低溫冰凍災害,做好困難群眾保暖、交通保暢、農業防寒以及水電氣網保障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