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漸濃,一場金磚國家的知識產權盛會如期召開。
近日,“知產賦能出海 合作共贏未來——金磚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佛山行’”係列活動在佛山禪城舉行。來自中國、巴西、俄羅斯、南非等國的知識產權專家、政府代表、企業高管及法律服務機構代表共400餘人齊聚一堂,共商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合作大計。
這場高規格的涉外法治交流活動為何選擇落地佛山禪城?這源於其堅實的產業底氣與前瞻的法商融合戰略。前者提供了真實迫切的需求場景,後者則提供了係統性的解決方案,共同構成了吸引高端法治資源彙聚的“禪城磁場”。
金磚機構跨國“握手”
從對話走向對接
當中國企業日益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其麵臨的國際競爭也已步入“深水區”。
據中國貿促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知識產權處處長、調解中心大灣區中心代理秘書長唐怡介紹,目前我國企業出展目的地前三位分別為德國、美國和俄羅斯,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已成為企業國際化的關鍵環節。
企業出海,知識產權成“必答題”。
然而另一組數據表明,目前僅有5.7%的出海企業在海外提交過專利申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與能力仍顯薄弱。
“大航海時代,企業既遇到了更多機遇,也有更多挑戰。”在活動的圓桌論壇中,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業務部主任、海外拓展部主任林彬表示,知識產權糾紛已成為企業“出海”過程中的常見風險。
佛山多家企業代表坦言,國際化征程充滿艱辛與挑戰,一方麵源於對海外法律環境的不熟悉,另一方麵也反映出企業自身知識產權風險防控體係亟待加強。
麵對企業的迫切需求,本次活動中,三家分別與巴西、俄羅斯、南非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圍繞信息共享、展會糾紛應對、多元化解決等五大領域展開合作,為企業打造“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係。
巴西Daniel Advogados事務所合夥人Roberta Arantes表示,巴西現有有效商標267萬個,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企業申請量正快速增長。俄羅斯Gorodissky & Partners事務所合夥人Sergey Dorofeev則強調,俄羅斯知識產權體係具有語言便利與區域保護效率,適合中國企業快速布局。
這些合作不僅是法律文書上的“握手”,更是機製化、平台化的資源融合,標誌著金磚國家機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在佛山禪城正從“對話”走向“對接”。
佛山中央法務區
成“最強底氣”
禪城緣何成為金磚盛會的舉辦地?
作為“佛山之心”,禪城所構建的獨特“法商融合”生態,為企業“出海”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解題思路。
平台能級,是禪城的第一重底氣。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法治地標,佛山中央法務區構建了“政務法務+社會法務+企業(園區)”三位一體的法治服務平台。這裏集聚了中國貿促會調解中心大灣區中心、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禪城訴訟服務處等高端機構,形成覆蓋知識產權運用、保護、管理等的服務生態。優質法律資源的持續彙聚,正不斷吸引更多海內外創新要素落地紮根佛山,為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行穩致遠築牢根基。
產業需求,則是盛會落地的深層動因。目前佛山擁有超過10萬家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其中近三成深耕金磚國家市場。麵對複雜的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眾多企業的出海之路,已在傳統的產品競爭基礎上,增添了對專利布局、風險預警和糾紛應對的迫切需求。正是這種涉外知識產權服務需求的日趨增長,牽引著禪城向更高能級的“服務樞紐”進化,並通過一係列“法商融合”的實踐,真正實現“知產”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與相互賦能。
佛山市有關負責人在活動致辭中提出,佛山要以“前瞻布局指引方向、協同聯動彙聚合力、專業服務築牢屏障”,讓知識產權成為“出海導航儀”,讓金磚合作成為“發展強紐帶”。
透過這場國際盛會,禪城乃至佛山向世界傳遞出一個清晰信號:以法治這一國際通用的營商語言,為“佛山製造”的硬實力構築起堅實的屏障,助力企業在全球市場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