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部門動態

台風襲粵四成登陸粵西 今年後汛期或有4—5個台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

時間 : 2020-05-13 09:32:4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近日廣東雷雨頻頻,前汛期即將在5月下旬進入降雨密集的“龍舟水”階段,而從7月開始的後汛期,又會將廣東拉進台風頻繁影響的時節。5月12日20時,今年第1號台風“黃蜂”已經在菲律賓東部洋麵生成,省氣象台專家提醒,雖然其可能對廣東無直接影響,但防風意識需要提升起來了。

  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聯合廣東省氣象局,在南方+等平台開展網絡直播,提升公眾對台風的認知和防禦能力。

  據預測,今年後汛期(7—9月)預計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的台風個數較曆史同期(5.3個)正常或略少,為4—5個。從常年統計來看,9月登陸廣東的台風數量最多,在粵西沿海登陸的比例最高。

  常年9月登陸廣東台風最多

  省氣象公共服務中心預報員林芳妮介紹,廣東是我國受熱帶氣旋影響和登陸最多的省份,但從登陸和影響我省的台風數量上來看,分布是很不均勻的。

  “常年平均來看,西太平洋和南海上8月生成的台風個數最多,達6.53個,但登陸我省最多的月份卻是在9月,有0.9個,其次是7月和8月,均為0.87個。”林芳妮分析,從空間上來看,台風更加“偏愛”粵西沿海,其次是粵東和珠江口以西沿海。數據顯示,1951年以來,登陸廣東的熱帶氣旋共247個,其中79個(占41.8%)登陸粵西,47個(占24.9%)登陸粵東,登陸珠江口以西及珠江口以東的,分別有35個(占18.5%)和28個(占14.8%)。

  另外,林芳妮表示,廣東的台風季節較長,初台的平均日期為6月25日,最早的一次是2008年4月19日的台風“浣熊”,最晚的一次是1974年12月2日的台風“艾瑪”。

  林芳妮表示,台風是氣象災害中破壞力最大的天氣係統,它所攜帶的狂風暴雨和誘發的巨浪、風暴潮會對海上的船隻和海邊的人們造成影響,而在台風登陸之後帶來的暴雨以及次生災害,也可能會給內陸以及山區帶來重創。

  強台風剛過不要急著加固船隻

  “麵對台風強大的力量,最有效的辦法是提前防範。”林芳妮表示,先進的氣象科技是防範台風的殺手鐧,氣象衛星、氣象雷達網以及密集的地麵自動監測站等,能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立體監測,時刻關注台風動向,氣象部門會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信息,並提醒及時做好防禦。

  台風在海上形成,因此海上作業的漁船和過往船隻首先需要保持警惕,提前防範。在台風多發季節出海,要保持至少有兩種以上通信渠道的暢通,確保能及時獲取氣象台最新信息,並隨時保持和岸上的聯係。

  每當台風發生,漁民需遵從防逃結合的宗旨,確保安全度過。在台風進入南海警戒線,即東經120度以西、北緯15度以北後,中心風力達到8級或以上時,在我省近海作業的漁船及海邊的養殖業,一旦收到有台風的消息,就要根據通知就近回港避風,並服從指揮撤離上岸。

  此外,鑽井平台、海產養殖、跨海大橋等海上作業和海島旅遊等人員,也要按照防災指引和應急預案的要求,有效避險或及時撤離。

  “還要提醒大家,強台風過後不久的風平浪靜,可能是台風眼經過時的平靜,此時停泊靠岸的船主千萬不要回去加固船隻,因為馬上可能會有更強的暴風雨來襲。”林芳妮說。

  防禦台風要做好“撤”和“管”

  省氣象部門專家透露,預計今年後汛期(7—9月)廣東西南部及東部部分地區降雨偏多,其餘偏少兩成;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的台風個數較曆史同期(5.3個)正常或略少,為4—5個,其中1—2個可能強度較強。

  如何開展台風防禦工作?省應急管理廳汛旱風災害救援處副處長鄭挺表示,關鍵在於做好“撤”和“管”兩方麵。

  “撤是指把危險區域的船隻和人員及早地撤離到安全地帶。”鄭挺說,廣東在這方麵形成了5個100%的工作機製,即:出海船隻100%回港,漁排人員100%上岸,回港的船隻100%落實防禦措施,巨浪暴潮、小流域洪水、山區地質災害等高危區以及濱海的旅遊景區的人員100%撤離到安全地帶,居住在破危房、低窪地的簡易房的人員、在外施工的作業人員100%撤離到安全地帶。

  “管”就是把危險區域管控好,不讓人員進入。“在台風期間,我們采取的停工、停產、停課、停運等措施,實際上就是一個安全管控措施。”鄭挺指出,通過把“撤”和“管”做到位,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台風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