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深圳具身智能“軟件硬件兩手抓” 蓄力千億級產業集群

時間 : 2025-04-11 11:14:2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4月10日,深圳具身智能產業化發展座談會在深交所舉行,從政策、產業、資本三大方向探索和定義具身智能產業的未來。在這條產業賽道上,深圳正軟件硬件兩手抓。其目標清晰可見——到2027年,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崛起,或將證明這座城市不僅是“硬件之都”,更是“智能高地”。

  技術“全家桶”

  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的突圍

  眾擎機器人跳起“斧頭幫”,樂聚機器人上演“太極秀”,優必選機器人進廠“打工”……這些演示實為深圳企業從技術突破到商業落地的縮影。

  此次座談會上,美的集團、海康威視等傳統製造業巨頭,紛紛提出將具身智能融入生產流程。事實上,深圳憑借其“製造業基因”和“創新生態”,已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突圍路徑:通過技術突破、場景驅動和產業鏈協同,將前沿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

  3月11日,越疆機器人推出了麵向工業級精細操作全尺寸仿生人形機器人Dobot Atom,實現了“從手到人”的技術進化論。從“機械手臂”到“具身大腦”,這些技術突破源於“AI大腦”與“物理小腦”的協同:華為、騰訊的大模型提供決策支持,帕西尼科技的多維觸覺傳感器實現0.01N級精準力控,兆威機電的17自由度靈巧手則賦予機器人“類人手”的操作能力。

  諸如此類的技術“全家桶”均來自深圳。發展具身智能離不開“深圳貨”,也成業界共識。“若將粵港澳大灣區視為一個獨立個體,其在具身智能供應鏈中占據了24%的份額,其占比與歐洲相當,並超過日本。”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具身智能中心主任劉少山表示。

  政策“放大招”

  從“軟硬一體”到“完善生態”的布局

  在座談會上,逐際動力聯合創始人張力表示,如今具身智能行業的發展,並不是拚資源、拚規模,而是拚創新。

  樂聚機器人董事長冷曉琨說,在深圳發布的《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中,無論是訓練場的建設、大模型的建設,還是機器人本體的建設,都在向“軟硬一體”融合的方向探索,而這正與樂聚的企業發展規劃不謀而合。

  3月,深圳出台該《行動計劃》,宣布針對AI與機器人產業新增45億元專項投資,這是繼2023年設立千億級人工智能基金群後又一重磅動作。該計劃聚焦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算力芯片等關鍵領域,提出2025年產業增加值突破160億元的目標。就在同一天,深圳還出台了《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計劃(2025—2026年)》等文件,引發市場熱議。

  深圳的願景,從來不僅限於單一技術突破,更在於構建完整的產業基座。為提高政策效益及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水平,給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搭建暢通的申報渠道,深圳市專門製定了詳細的申報指引,涵蓋“引領核心技術攻堅突破”“打造公共服務平台矩陣”“科技創新生態建設”三大類重點工作。例如,深圳市科技創新局擬於今年4月30日前,發布智能機器人重大專項課題征集通知。深圳市yabo2018柏林赫塔 和數據管理局擬於今年6月發布《深圳市yabo2018柏林赫塔 和數據管理局人工智能“語料券”專項資金操作規程》並開放申報。

  資本“神助攻”

  耐心資本與市場熱錢的共振

  具身智能的產業化離不開資本支持,而深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同時擁有國家戰略資本與市場化熱錢的雙重推力。

  國家人工智能基金籌備組副組長張建華在座談會上表示,將圍繞人工智能全產業鏈開展投資布局,覆蓋算力、算法、數據和賦能應用等各環節。基金遵循行業發展規律,適度投早、投小、投前沿。這一策略直指行業痛點——具身智能需要長期投入,而早期企業往往麵臨融資難。以兆威機電為例,這家微型傳動係統企業通過港股上市融資,加速“靈巧手”研發,目前已進入特斯拉供應鏈。

  近一年來,深圳多家機器人企業赴港上市,將資本市場“撩”得火熱。此次座談會落地深交所,再次釋放信號,引發連鎖反應。不少投資機構開始“反向定製”技術路線,主動表示會設立專項基金,定向支持具身智能在多元場景的應用。這片熱土的資本市場已從“跟風”轉向“造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