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政協主辦,廣東省委統戰部、廣東省工商聯(總商會)承辦的2025世界粵商大會在廣州開幕。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粵商代表齊聚一堂,共敘桑梓之情,共商發展大計,共促廣東高質量發展。
“粵”是故鄉名,處處皆“商”機。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將進一步弘揚粵商精神,團結凝聚全球粵商力量,攜手激發澎湃發展動能,繼續支持廣東、投資廣東、深耕廣東,為廣東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在共建世界一流灣區中成就更大事業。
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公布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市場主體大省,廣東擁有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家、個體工商戶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為推動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大會上,宣讀了《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表彰第七屆廣東省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暨光彩事業貢獻獎的決定》。這是廣東時隔3年,再次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進行優秀建設者暨光彩獎表彰。
據悉,在本次獲表彰的100名省優秀建設者中,有78人為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負責人,個體工商戶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各11人。38家獲光彩獎的企業中,有26家近年來累計捐款物均達1000萬元以上。
省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優秀建設者暨光彩獎表彰每3年進行一次,“優秀建設者”評選以“三強一好”(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社會責任感強,群眾口碑好)為標尺,獲得光彩獎的企業則需要在推進公益慈善、共同富裕中表現突出。
此外,大會還公布了2025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係列榜單。省工商聯有關負責人介紹,榜單由企業自願申報並以2024年企業營業收入為基本標準,以企業會計年表為依據,並經有關部門審核排序,最終產生“2025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2025廣東省製造業民營企業100強”“2025廣東省服務業民營企業50強”。
在3個榜單中,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入圍門檻為123.32億元。從上榜情況看,2024年營收超4000億元的企業有4家(華為、比亞迪、騰訊、美的),超1000億元的有12家,超200億元的有66家。在地區分布上,深圳企業數量最多,共有40家上榜,其次是廣州(22家)、佛山(16家)、東莞(6家)、惠州(4家),珠海、中山、茂名、肇慶各2家,江門、陽江、湛江、雲浮各1家。
會前,大會組委會共收集民營企業在粵投資項目205項,合計金額1777.21億元。大會現場同步舉行了世界粵商招商引資簽約儀式,當場簽約項目24個,總投資額達444.58億元。
鼓勵粵商抓住機遇投資大灣區
在全球經濟深度交融、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當下,粵商如何實現更大發展?大會現場,粵商代表、專家學者等聚焦這一話題展開探討。
“廣東在發展製造業方麵,具有非常多得天獨厚的優勢。”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認為,從產業規模來看,廣東產業體係非常全麵,2024年廣東擁有製造業全部31個大的門類,形成了9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並且產業集群效應強,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政府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吳豐禮說,今年以來,廣東省發布了一批人工智能、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行動落地見效,正加快形成產業鏈齊全、生態完備、應用廣泛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格局,這也為廣大科技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台。
“環視全球,粵港澳大灣區正快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中心,對廣大粵商來說,投資大灣區就是投資未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如此闡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
鄭永年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三項重要優勢:擁有一大批具有基礎科研能力的大學或研究機構、一大批有能力把基礎科研轉化為應用技術的企業,以及一個強大的金融服務體係。雖然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居全球四大灣區之首,但仍蘊含著巨大的增長潛力,後勁十足。他呼籲全球粵商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大時代機遇,這既可以成就自身事業,也能夠造福家鄉。
“以共識聚合力,以擔當赴新程。”大會上,粵商代表還發布了合作倡議書,呼籲全球粵商在深化開放合作中傳承粵商精神,在持續健康發展中凝聚粵商力量,在建設一流灣區中作出粵商貢獻,在助力走在前列中彰顯粵商擔當,共同譜寫全球粵商合作共贏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