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 | 一圖看懂我省學校、農村、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和食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的有關情況
10:00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政府工作話你知”又和大家見麵了。本期訪談中,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駱文智局長將向大家介紹我省學校、農村、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和食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的有關情況。
10:02 主持人
駱局長,您好。歡迎做客我們的微訪談。
10:03 駱文智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很高興能在省政府門戶網站與大家見麵,感謝大家對我省學校、農村、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和食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的關注與支持。
圖1 現場圖片
10:04 主持人
學校的供餐群體特殊,供餐人數眾多,社會關注度非常高。請您先介紹一下我省學校食品安全監管的總體情況。
10:05 駱文智
好的。學校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是我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曆來高度重視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通過“精心組織部署、加強製度建設、落實春秋季專項檢查、風險嚴防嚴控、餐飲質量提升、構建社會共治”等工作措施,不斷提高改善我省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狀況,切實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各類學校食堂24115家,持證經營24099家,持證率99.9%。其中,中小學校(含幼兒園)食堂22802家,持證經營22788家,持證率99.9%。向學校供餐的餐飲單位74家,持證率100%。校園周邊餐飲服務單位約28496家,持證經營27813家,持證率97.6%;食品銷售單位27753家,持證經營27073家,持證率97.5%。
近年來,我省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均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管理製度、人員管理的組織架構並落實重點崗位食品安全管理職責。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自查。各級食品藥品監管人員加大了對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持證經營情況檢查和清查力度,並通過大力推進“餐飲質量提級”和“明廚亮灶”建設等工程,不斷提升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0:08 主持人
謝謝。那能不能也介紹一下近幾年我省在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呢?
10:09 駱文智
近幾年,我省在不斷夯實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基礎的同時,在探索新的監管方式和提高監管效能方麵也不斷創新,逐漸摸索建立起比較有效的監管模式。具體來講有四個方麵:
(一)構建學校食品安全閉環監管模式。
從2017年起,我局聯合省教育廳、省人社廳對學校食品安全構建了“部署—檢查—通報—督導—整改—提升”的食品安全“閉環”監管模式。
圖2 學校食堂“明廚亮灶”信息化管理係統
(二)建立規範的學校食品安全監管製度體係。
2017年5月27日,我局聯合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衛計委製訂出台了《廣東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同年我局還修訂了《廣東省食品安全管理員的管理辦法》《廣東省食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管理辦法》等製度,為規範我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奠定了製度基礎。
(三)提升學校食品安全保障基礎水平。
2017年4月,我局以及省食安辦部署開展《廣東省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將學校食堂全麵 “滅C”列入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目標,利用3年時間,實現我省學校食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等級100%達到良好(B級)等級以上。截至2018年4月,我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評定率為97%,其中A級占33.5%,B級占65.1%,C級占1.4%。全省校園周邊餐飲服務單位持證率和食品安全量化等級評定率分別比去年秋季檢查時提高了0.3%和4.8%,圓滿完成了《三年行動計劃》“到2017年底,學校食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等級優秀(A級)比例超15%、良好(B級)比例超70%”的工作目標。
(四)構建學校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一是大力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建設工作。出台《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明廚亮灶”建設規定的指引》,並將“明廚亮灶”建設規範納入食品經營許可審查要求,推動學校食堂全麵建設“明廚亮灶”。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已建成“明廚亮灶”的學校食堂19178家,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占比為80.57%。廣州、珠海、惠州、東莞、中山等市還積極探索將學校食堂“明廚亮灶”情況在網上直播,或在家長客戶端直播,引入學生家長監督,引導社會共治。
圖3 全麵建設“明廚亮灶”
二是加強對學生食品安全和健康飲食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向各學校派發食品安全科普知識手冊等多種形式,對“三無食品”“五毛食品”等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健康風險等知識進行宣傳教育,鼓勵家長和學生對“三無”食品及其銷售者投訴舉報,全麵增強師生食品安全意識和應對食品安全風險能力,共同打造安全健康的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消費環境。
圖4 開展學生食品安全和健康飲食宣傳教育活動
10:15 主持人
您剛才提到的《廣東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規定》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出台的意義是什麼呢?
10:16 駱文智
《廣東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從落實各方食品安全責任、食堂食品經營和管理標準要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與處置、食品安全責任追究等4個方麵製訂了具體管理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是明確了學校、主管部門(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管部門(食品藥品監管、衛生和計生)的責任。二是從食堂在經營主體方麵厘清了學校、企業和食堂承包者分別的食品安全職責。三是提高了學校食堂的管理要求。四是劃定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邊界,明確禁止經營的項目。如《管理規定》規定學校食堂“不得使用防腐劑、乳化劑、穩定劑等食品添加劑”“不得使用沒有完整標識的散裝油等其他散裝食品”“應慎用四季豆等豆類食材” 和“中小學校(含特殊教育學校)、托幼機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院校的學生食堂不得製售生食類、冷食類(不含水果)食品和裱花蛋糕”等。
製定出台《管理規定》是我省探索強化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走在前列”重要舉措之一,是推動我省學校食堂在規範管理、責任落實和防控風險等工作落實的具體工作指引,對提升我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將起到積極作用。
圖5 現場圖片
10:19 主持人
近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食安辦、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續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列入食品安全工作重點,明確職責分工,加大監管力度,創新監管措施,深入推進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能否向我們介紹一下開展此項工作的主要情況及成效?
10:20 駱文智
農村食品安全治理是近年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年年開展治理,這幾年來也列入各級政府及食安辦成員單位食品安全的考評項目。從近年的治理情況看,通過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今年上半年我省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各項工作均正在有條不紊的落實當中。
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成效:一是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齊抓共管機製運行順暢。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五部門部署開展加強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後,各部門在省食安辦的統籌協調下,各司其職,分工協作,抓住農村食品安全的薄弱點和突出問題,在各自的領域牽頭開展了一係列的專項行動,工作中協調聯動,信息交流、情況通報、檢測鑒定、“兩法”銜接、案件移送等工作都按照相關規定、要求有序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齊抓共管的機製運行順暢。
二是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責任體係運行規範。我省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持續列入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評內容,要求各級政府及其監管部門認真組織,落實責任,開展督導,確保治理工作成效。同時要求各相關部門分別製定數據統計表,持續收集整理工作情況,適時開展督導檢查。
三是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長效機製不斷探索。農業部門以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為抓手,全麵排查風險隱患,推進“清源行動”。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結合鄉村振興的有關部署,切實加大農村地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食品安全示範街創建、“放心肉菜市場超市”建設、農村集體聚餐管理和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餐飲單位“明廚亮灶”創建的推進力度,推動農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提檔升級,鼓勵積極探索農村食品統一配送機製。食藥監局在深化推進與公安部門等部門的案件會商、信息共享等基礎上,推動行政執法機關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通報涉嫌犯罪線索,形成科學、有效的聯勤聯動工作機製。各職能部門的一係列工作舉措,切實強化了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推進力度,進一步完善了農村食品安全治理長效機製。
圖6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駱文智率隊督導惠州農村食品安全工作
10:25 主持人
近年來,為有效防範風險,防患於未然,多部門聯合開展了農村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能給我們介紹下具體情況嗎?
10:26 駱文智
2017年4月份,省食安辦印發《關於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組織省公安廳、農業廳、海洋與漁業廳、食品藥品監管局、衛計委、出入境等有關部門開展為期4個月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截至2017年12月1日,我省共排查農村食品主體150258 戶,存在隱患主體4700戶,整改主體4115戶,責任約談1736戶,取締無證485戶。
此外,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印發了《全省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在本係統專門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2017年11月底,全省共排查農村地區“三小”食品經營單位26465家,存在風險隱患5772處,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3433份,開展責任約談176次,取締無證經營單位124家。
圖7 食藥監部門檢查人員對農村地區食品經營單位進行飛行檢查
10:30 主持人
聽完您的介紹後,感覺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真是千頭萬緒、紛繁複雜,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省食藥監局在開展這項工作時有什麼長效機製或創新舉措?
10:31 駱文智
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針對食品生產經營各個環節,都研究製訂了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內容:
一是通過開展食品加工小作坊禁止目錄調研分析、強化風險管理、探索監管新模式等工作措施,強化推進食品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工作。截至今年7月5日,全省共發放食品小作坊登記證9880張,獲證率98.60%,檢查小作坊8302家次,抽檢食品小作坊產品4238批次;依法取締食品小作坊265家,升級改造997家,立案查處395宗,建成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35個。
二是結合鄉村振興和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的有關部署,加大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示範街創建及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創建的推進力度,推動農村食品經營單位提檔升級,截至今年6月,共建成“明廚亮灶”餐飲服務單位283053家,覆蓋率超過56%,建成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示範街73條。
三是推進農村地區“全省2000農貿市場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範圍內農貿市場快檢工作落實,建立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與市場銷售環節管理銜接機製,探索推進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鮮活水產品產銷對接監督管理試點工作。
四是認真做好農村食品抽檢核查處置工作,截至今年7月,全省共在農村地區抽檢食品7349批次,發現不合格325批次;其中,食品大類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抽檢1649批次,不合格202批次,不合格率12.2%。針對不合格產品,通過國家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信息係統通報涉及市縣局進行核查處置,各相關單位均在第一時間領取核查處置任務,其中省局處置率達到100%。
圖8 2017年廣東省食品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職業技能競賽決賽現場
10:35 主持人
《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自2018年1月1日施行,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第三方平台有了新的要求。我省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方麵也有很多創新舉措,先請您介紹一下這塊工作的總體情況。
10:36 駱文智
好的。為穩步推進網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以著力解決行業發展初期的共性問題為抓手,我局以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創新機製、社會共治為原則,建立健全網絡食品安全監管五大工作機製,進一步規範提升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管理,積極營造網絡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良好環境,全麵推動網絡食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我局每年都對網絡訂餐食品經營開展專項整治,要求各地級以上市局嚴格按照《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對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進行監管,截至目前,全省入網餐飲服務單位數155050,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持證數149585,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持證率96.5%,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公示許可證數148700,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公示許可證率95.9%。通過專項整治,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0:38 主持人
謝謝,那近幾年我省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方麵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呢?
10:39 駱文智
好的,我分四點說一下我們的監管措施。
(一)建立健全網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機製。在前期工作基礎上,依據《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具體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備案登記和信息公開掛鉤機製、線上監測和線下核查並舉機製、專項整治和責任約談聯動機製、實施宣傳教育和行政處罰並用機製、依法履職和社會共治協同等五大網絡食品安全監管機製,逐步完善網絡食品監管的各項工作措施。
(二)組織開展2018年全省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組織全省於5月底至8月初開展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目前,已組織各市局提供本市量化分級評定為A級和B級的經營戶名錄,督促“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對照名錄更新和公示入網餐飲經營者信息,並完成自查和整改工作。製定網絡餐飲專項抽檢計劃,對廣東省內網絡訂餐店、自建網站開展監督抽檢,目前正在對抽檢不合格食品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三)開展全省“以網管網”網絡訂餐監測工作。委托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開展了廣東省網絡餐飲外賣平台監測工作。選取“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家網絡餐飲外賣平台(APP)中的廣東省21個地級市進行監測。主要監測內容包括:經營資質(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標稱店鋪地址、營業執照的店鋪名稱、營業執照的經營場所地址、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名稱(店鋪名稱)、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場所。每月發布一期監測結果,形成省局統一監測、市局按月核實查處、平台即時下線處理的聯動機製。
(四)縱深推進網絡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繼續完善廣東省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聯絡工作機製。我局於2017年起聯合“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建立起廣東省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聯絡工作機製,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加強我省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的具體工作措施。暢通網絡餐飲聯絡工作快速聯絡通道,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監測檢查發現存在問題的網絡訂餐店,及時通報給網絡訂餐第三方平台做下線處理。建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合作機製,繼續推進“明廚亮灶萬店網絡直播”,試點外賣食品製作過程視頻畫麵直接嵌入入網商戶頁麵直播。
圖9 現場圖片
10:44 主持人
謝謝您的介紹,接下來想了解下關於健康證的問題。當下,外賣已成為很多人尤其是白領一族的重要飲食方式。然而,外賣配送過程是否安全、外賣小哥是否持有健康證等問題,很多消費者並不知情。您能介紹下這方麵情況嗎?
10:45 駱文智
好的。送餐人員由三部分組成:1.平台自建的送餐員;2.委托第三方物流;3.眾包,即社會人員通過注冊加入外賣送餐隊伍。社會人員通過平台申請注冊當送餐員,按規定是要提供身份證和健康證明的。省食藥監局將繼續把網絡訂餐作為今年的專項整治行動,其中把健康證的持證率作為整治重點。今年7月,省局還組織約談了網絡平台負責人,要求各平台持健康證上崗成為送餐員上崗的必要門檻,眾包專送同一標準。開展食品安全全鏈條食品監控體係,事前、事中、事後全覆蓋,要求平台送餐人員健康證持證率必須達到100%。
10:47 主持人
我們了解到近期食品安全周配套活動有食品抽檢,您能介紹一下嗎?
10:48 駱文智
好的。本次抽檢範圍覆蓋佛山市、東莞市和珠海市消費者點餐聚集區域,共抽檢來自69家餐廳(或便利店)的78批次共6類餐品,包括麻辣燙類和自製火鍋調味料(14批次)、水產品(15批次)、肉製品(15批次)、含辣椒類製品(9批次)、茶葉(10批次)和色拉類(15批次)。抽檢采用普通消費者隨機下單的方式,餐品送達後,需要進行現場快速檢測的餐品,登記樣品信息後,立即進行現場檢測,本次除了抽檢餐品外,還對外賣配送人員使用的外賣配送箱清潔衛生狀況進行了抽檢,共抽檢14批次的外賣配送箱。本次抽檢活動沒有發現不合格食品。
10:50 主持人
廣東人口眾多,其中流動人口占比較大,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省,食品小作坊一直是我省監管的重點和難點。2015年7月31日,我省發布了《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下簡稱《條例》),並於2015年10月1日實施。這個《條例》對我省食品小作坊監管有何意義?省局在完善食品小作坊建章立製,構建監管製度方麵做了哪些工作?
10:51 駱文智
《條例》的頒布實施,填補了我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麵的立法空白,使我省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依據,解決了當前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食品小作坊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
《條例》出台後,省局和各地結合實際,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範操作流程,細化量化行政裁量範圍,嚴格規範執法。2016年2月20日,省局發布了《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現場核查要點》等配套文件,規範了食品小作坊登記的生產條件、包裝標簽等要求,填補了立法上的空白,為食品小作坊登記及監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各地更好貫徹實施《條例》的各項要求,省局組織編寫了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釋義》,印發一萬冊,下發給各地,進一步鞏固了食品小作坊監管實踐的成功經驗。2017年4月7日,省局召開全省進一步貫徹落實《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切實規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生產經營行為。
圖10《條例》及釋義
圖11 配套文件
圖12 召開全省食品藥品監管係統宣傳貫徹《條例》電視電話會議
10:53 主持人
謝謝。《條例》實施以來,我省在食品小作坊監管方麵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10:54 駱文智
《條例》實施以來,我省持續將食品小作坊列入監管工作重點,明確職責分工,加大監管力度,創新監管措施,主要措施有:
一是對食品小作坊生產食品目錄實行“負麵清單”管理製度,在有效控製食品安全風險的同時,充分保障食品小作坊的經營自由。目前,全省各地均製定並發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禁止生產加工食品種類目錄》。
二是登記建檔,摸清監管業態底數。各地在前期開展食品小作坊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禁止目錄》深入開展食品小作坊普查建檔工作,分別登記生產加工已列入《禁止目錄》以及生產加工不在《禁止目錄》的食品小作坊,做到底數清、檔案明。
三是要求各地嚴格按照《條例》和《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的要求,實施食品小作坊登記工作,對符合條件的食品小作坊督促其盡快取得登記證,對不符合條件的食品小作坊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後仍然達不到要求的堅決不予核發食品小作坊登記證。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食品小作坊10022家,發放食品小作坊登記證9880張,獲證率98.60%。
四是重點出擊,開展食品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2015年,省局開展食用油小作坊專項清查行動,共抽檢食用植物油及其原料花生仁5358批次,發現1076批次不合格,立案1071宗,移送公安機關65宗,罰沒365萬餘元,取締49家花生油小作坊。2016年,廣州、清遠、茂名、汕頭、韶關等市針對轄區內小作坊的風險隱患開展了土榨花生油、河粉、米粉、豆製品、白酒小作坊專項整治。2017年4月,省食安辦與省局聯合印發了《2017年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食品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各地針對當地實際情況,製訂本地區食品小作坊監管實施方案和登記工作實施進度,明確於2017年底前完成食品小作坊登記工作;要求各地強化監督檢查與抽樣檢驗工作;要求各地開展食品小作坊清查工作。對在規定時限後仍未能取得登記證的,聯合有關部門依法予以取締。2018年為進一步深化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我局又開展了食品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
圖13 現場圖片
10:59 主持人
能說說2017年食品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的情況嗎?
11:00 駱文智
2017年專項整治期間,全省共發放食品小作坊登記證7917張,主要集中為食用植物油、豆製品、肉製品、糕點、酒類、涼果、河粉等地方傳統特色食品。全省共組織8322家食品小作坊開展自查,檢查食品小作坊9819家,抽檢食品小作坊產品7261批次,注銷52張食品小作坊登記證,吊銷食品小作坊登記證1張,依法取締食品小作坊674家,關停或轉產1163家,升級改造5299家,升級為企業7家。全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主動作為,結合本地特色創新監管模式,經過整治徹底解決了多年以來我省食品小作坊無證生產、監管不到位的狀況,全麵提升了食品小作坊的水平,並逐步引導食品小作坊向規範化、集約化、信息化發展。
11:02 主持人
食品小作坊監管在創新舉措、探索治理長效機製方麵還有何措施?
11:03 駱文智
全省各地在加強監管,重點治理的同時,注重疏堵結合,創新機製,積極探索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監管模式,逐步引導食品小作坊向規範化、集約化發展。2017年5月,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集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的出台使食品小作坊生產經營走上了合法化、集約化、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軌道。全市轄區內的食品小作坊全部采用產品溯源係統,實施閉環式集約化集中管理。目前,全省建成並投入使用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已達35個,有效提升了生產經營條件。各地統一了獲證食品小作坊配置公示牌,向社會公開小作坊的登記證、營業執照、健康證、食品安全承諾以及監管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圖14 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及產品溯源係統
圖15 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
11:05 主持人
感謝駱局長的係列解讀和介紹,接下來,還有一些網友的問題,請您回複。
11:06 駱文智
好的。
11:06 #網友問題#
駱局長,您好,我想了解下,目前農村地區食品安全主要還存在那些問題?
11:07 駱文智
農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由來已久,成因複雜,既有曆史、地理、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麵的原因,也有民族習俗、城鄉生活習慣差異等方麵的因素,還受到法律法規、體製機製等方麵影響。由於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夠平衡、不夠充分,現階段農村地區食品安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一是農村食品安全整體水平依然較低。無證生產經營食品的現象仍然難以有效杜絕,食品生產經營硬件條件比較落後,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占比較高。
二是農村地區食品安全意識仍舊薄弱。農村地區消費者食品安全保護意識較薄弱,缺乏對假冒偽劣食品的鑒別知識和能力;農村地區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責任意識不強,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欠缺。
11:09 #網友問題#
您認為政府部門處理好、解決好農村食品安全問題的重點在哪裏?
11:10 駱文智
具體來說:一是強化組織部署,堅持對農村食品安全頑疾問題實行綜合治理的原則,不斷健全完善政府主導、食安辦協調、各職能部門協作的工作機製;二是切實深挖擴線,整治期間發現的任何案件信息線索,都必須追查問題食品來源和生產源頭,屬於本部門職責範圍的案件要及時組織力量查處,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範圍的案件要及時移交有關部門,並做好移交記錄;三是加強“兩法”銜接,切實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製,對涉嫌食品犯罪的案件,相關監管部門要依法及時移交公安機關,對可能涉嫌食品犯罪的線索,要及時通報公安機關,會同公安機關迅速組織力量進行調查處理。
11:14 #網友問題#
駱局長,您好,我想了解下,你們針對“土榨花生油”黃曲黴毒素B1超標采取了什麼措施?
11:15 駱文智
針對廣東“土榨花生油”的傳統生產加工工藝,省食藥監局對土榨花生油”的黃曲黴毒素B1風險防控及監管措施進行了專項研究。同時加大對食用植物油小作坊監督抽檢頻次。督促相關市(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抽檢中不合格食用植物油生產者調查處理,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督促其履行法定義務。各地根據實際開展土榨花生油小作坊專項治理,廣州市要求所有土榨花生油小作坊必須與所在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簽訂承諾書,並對土榨花生油小作坊的原料選購、存放、工藝、出廠檢驗、生產設備與儲存容器的清潔進行了規定。茂名市局狠抓花生油源頭質量關,要求批發商對花生倉庫進行改造,批發市場管理方須建立檢驗室,對進場銷售的花生進行抽樣檢驗,經檢驗合格才能銷售。清遠市專門製定了《壓榨花生油小作坊安全生產指引》引導土榨花生油小作坊生產合格的產品。
11:17 主持人
感謝駱局長做客省政府門戶網站。各位網友,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訪談到這裏就結束了,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11:18 駱文智
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網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