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務公開 > 計劃規劃

yabo 11选5 關於印發《廣東省遏製與防治艾滋病行動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時間 : 2025-10-15 08:44:36 來源 : 本網
【打印】 【字體:

yabo 11选5 關於印發《廣東省

遏製與防治艾滋病行動方案

(2025—2030年)》的通知

粵府辦〔2025〕18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遏製與防治艾滋病行動方案(2025—203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衛生健康委、省疾控局反映。


yabo 11选5

2025年9月14日


廣東省遏製與防治艾滋病行動方案

(2025—2030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國遏製與防治艾滋病規劃(2024—2030年)〉的通知》(國辦發〔2024〕51號),深入推進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結合實際,製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黨的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分類指導,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製,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問題和重點環節。總目標是降低艾滋病新發感染,減少相關死亡,將整體疫情持續控製在低流行水平(具體工作指標見附件)。

  二、重點任務

  (一)宣教幹預行動。

  1. 加大健康知識普及力度。加強《廣東省艾滋病防治條例》等防治法規宣貫,落實“公民健康素養”防治知識宣傳,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優勢,持續推進防治知識進社區、進企業、進醫院、進校園、進家庭,依托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結合支農、惠農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開展宣傳。要通過各級廣播電台、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台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督促車站、機場、口岸、港口客運站、賓館酒店、娛樂和洗浴場所等運營單位組織開展宣傳。

  2加大綜合幹預力度。各地要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研判風險人群並開展綜合幹預,根據實際情況建設“互聯網+”綜合幹預平台。每個地市及疫情嚴重縣(市、區)要指定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艾滋病暴露前和暴露後藥物預防服務。要進一步落實艾滋病綜合幹預措施,鞏固血站臨床用血艾滋病核酸檢測全覆蓋,落實賓館等公共場所擺放安全套的規定並加強檢查,有條件的高校設置艾滋病自助檢測材料和安全套自動售賣設施,落實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健康教育、檢測治療和生育指導等措施。

  3加大社會力量參與力度。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工商聯等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利用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基金等經費,引導和支持社會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鼓勵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將社會力量參與防治工作納入整體防治計劃。支持社會組織、愛心企業、誌願者和社會公眾人物參與艾滋病防治公益活動。

  (二)監測檢測行動。

  4開展多渠道監測預警。進一步加強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智慧化多元化監測預警機製。推進機構間信息交換,有效利用哨點監測、耐藥、分子流行病、出入境等數據,強化疫情研判及趨勢分析。利用病毒基因測序、分子傳播網絡和新近感染分析等,進一步深入開展新報告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簡稱感染者)流行病學調查、高危行為接觸者追蹤和傳播風險判斷。

  5提升多層次檢測能力。各縣(市、區)至少1家醫療衛生機構具備艾滋病核酸診斷能力,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疾病預防控製機構以及民營醫療機構應當具備艾滋病檢測能力,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監管場所應當至少具備實驗室快速檢測能力。鼓勵全省各地積極開展分子生物學檢測能力建設,到2030年,省級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和珠三角9市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具備相關能力。

  6加強自願谘詢檢測服務。各級疾病預防控製機構、婦幼保健機構,以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根據實際情況提供艾滋病自願谘詢檢測服務。各地要統籌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健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谘詢檢測服務網絡,積極探索創新檢測策略,推廣自我檢測服務,並建立自我檢測與谘詢轉介相銜接機製。

  7強化醫療機構發現作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重點在肛腸科、泌尿外科、皮膚性病科、呼吸科、婦產科、生殖健康科、計劃生育門診和感染性疾病科等相關科室為門診和住院患者,特別是接受手術治療或有創操作的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檢測篩查,主動發現感染者。疫情嚴重地區可探索將檢測篩查拓展到其他常規就診者和體檢人群。

  8製定針對性篩查計劃。各地要結合轄區艾滋病流行特點,將艾滋病篩查與其他相關工作相結合開展針對性篩查。將老年人艾滋病檢測工作與其他公共服務項目相結合,探索結合有關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50歲以上年齡組人群開展艾滋病檢測。將艾滋病和性病檢測谘詢納入婚前自願醫學檢查和重點公共場所從業人員健康體檢。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幹預檢測工作。

  (三)治療救助行動。

  9提高抗病毒治療質量。全麵推廣檢測、診斷、治療“一站式”服務,對新報告感染者盡早啟動治療,加強中斷治療、失訪、流動感染者的追蹤和治療轉介。優化治療方案,及時實施對治療失敗病例的診療評估及處置,做好感染者異地抗病毒治療銜接,60歲以上感染者占比超過20%的地市探索設立治療延伸點。加強艾滋病與結核病、病毒性肝炎、梅毒等共病篩查和轉介治療。完善協作機製,健全承擔艾滋病綜合醫療服務的醫院與定點醫院的轉診會診製度,將診治工作納入醫療機構考核管理範圍。持續推進中醫藥參與艾滋病診療工作試點項目,完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療規範。

  10加強感染者關懷救助。依法保障感染者及其家屬合法權益,減少社會歧視。落實醫療衛生機構首診負責製,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者拒絕診治。落實機會性感染有關救治保障政策,對經濟困難的感染者適當減免抗機會性感染診療費用。落實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政策銜接,為艾滋病致孤兒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及時發放基本生活費。

  (四)重點人群防控行動。

  11深入推進消除母嬰傳播。健全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服務和轉診體係,建立數據共享機製,發現感染孕產婦及時報告轄區婦幼機構,開展專案管理和孕情監測。優化早篩、早診斷服務流程,進一步縮短確診時間。落實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全程幹預措施,確保感染兒童及早獲得規範的診斷和治療。完善流動個案追蹤隨訪和信息對接機製,保證服務的連續完整。

  12全麵推進青少年預防。強化部門協作,落實學校疫情通報製度和定期會商機製,實施抗艾防艾行動,提升校園綜合幹預服務能力。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建立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機製,組織編寫各教育階段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教育讀本,並納入課程教育,持續打造推廣我省青少年宣傳教育品牌。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成立由校領導牽頭的防控領導小組,中學階段開展專題教育。促進校內外青少年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風險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危險行為的發生。

  13強化中老年人預防。鼓勵多種途徑開展預防幹預,將老年人預防性病艾滋病納入老年健康素養提升、老年健康宣傳周、老年心理關愛等工作內容,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群特點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活動,推動減少中老年人不安全性行為。加強對老齡感染者的家庭和社會支持,促進老年人主動、自願接受艾滋病檢測和規範化診療。

  14積極引導流動人口預防。各地應根據轄區流動人口特點,研究製定艾滋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負責流動人口、外籍在粵人員管理服務相關部門,要在管理、服務、監督檢查過程中加強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職業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應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就業培訓,流動人口集中的用人單位要不定期開展警示性教育,在流動人口集中區域設置安全套和艾滋病自檢試劑自動售賣設施。

  (五)重點地區攻堅行動。

  15強化區域協同和重點地區攻堅。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製,強化信息互通和區域協同。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信息共享,聯合開展監測檢測、診斷治療、綜合幹預等工作。大力支持開展國際以及與鄰近地區防治工作交流與科學研究合作。疫情較重的縣(市、區)因地製宜探索工作模式,加大資源投入,形成防治合力,做到“一縣一案”,全麵提升各縣(市、區)防治能力。

  16發揮先行區引領作用。統籌推進艾滋病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以遏製艾滋病性傳播為主攻方向,聚焦當地艾滋病流行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著力解決製約檢測發現、治療和幹預等重點環節的難題。創新機製模式,推進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猴痘等多病共防共治。積極學習借鑒省內外先行區成功模式和優秀實踐,結合實際進行推廣應用。

  (六)社會綜合治理行動。

  17依法做好相關領域治理。嚴厲打擊涉黃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打擊處理涉及艾滋病傳播的危險行為,對涉嫌故意傳播艾滋病的案件及時依法立案偵查。對公安部門抓獲的賣淫嫖娼、聚眾淫亂、涉黃人員、吸毒販毒人員開展宣傳教育,動員自願檢測,並對檢測陽性者實施後續管理及提供抗病毒治療。監管場所應當對所有被監管人員進行艾滋病檢測,將感染者納入重點管理範圍並開展抗病毒治療,落實與疾病預防控製機構信息互通機製。加強省內社交媒體、網絡平台和社交軟件監管,督促相關企業配合疾病預防控製部門發布風險提示和健康教育信息。

  18強化禁毒防艾聯動。將禁毒工作與艾滋病防治緊密結合,及時清理和打擊從事毒品交易的社交媒體、網絡平台和個人。做好藥物濫用監測特別是對非列管替代物的監測,動態調整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監控範圍,依法打擊濫用物質和非法催情劑的生產和流通。要優化戒毒藥物維持治療機構布局,加強藥品安全管理,不斷健全戒毒藥物維持治療銜接轉介機製。

  三、保障措施

  各級人民政府要壓實屬地責任,地級以上市艾滋病防治協調機製要結合工作實際召開多部門專題會議,研判本地疫情形勢並推進措施落實。各級財政部門按規定落實防治相關投入政策,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衛生健康、疾控、工業和信息化、藥品監督管理、醫療保障等部門強化信息通報和部門協同,加強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原料藥、成品製劑供需監測,按照國家部署將符合條件的藥品納入醫保,保障藥物持續穩定供應。結合國家和省科技計劃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支持開展艾滋病防治核心技術和關鍵策略研究。完善防治體係,強化“三醫”協同發展,優化醫療衛生機構職責和銜接,配齊配強防治專業人員,加大對防治人員的關心愛護,按照國家和省規定落實衛生防疫津貼等有關政策。


  附件:工作指標